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二院举办急诊急救大练兵竞赛

时间:2014-08-19 19:56:524  作者:李华虹 刘乙辉  点击:

“喂, 您感觉怎么样?”“病人呼吸心跳骤停,马上抢救!”只见一位位医护人员迅速开放气道、紧急进行心肺复苏、快速建立有效呼吸……这气氛紧张,扣人心弦的一幕是哈医大二院举行的急诊急救竞赛中的一个场景。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医护团队急诊急救应急能力和医护协作,规范医疗急救操作,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引导医务人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诊疗行为,增加市民院前急救知识、培养急救意识。8月17日下午,在哈医大二院举行了一场急诊急救竞赛,现场模拟入院急诊病人病情出现危急,医务人员立即对其实施急救,参赛选手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拼时间、比配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病人脱离生命危险。

据悉,哈医大二院开展此次急诊急救竞赛旨在对全院整体医疗急救保障体系进行检测考评和强化完善,进一步优化了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和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更好地为广大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服务,并通过现场演示指导加强广大市民院前急救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急救技术。

据了解,本次竞赛共模拟4项急诊病历,有来自全院不同专业的 8个队伍参赛,每组医生3人、护士1人 ,每个队伍根据所选病例设定考核时间对模拟病人进行急救。模拟病历包括儿童车祸、成人车祸、高空坠落伤及宫外孕破裂出血的急救措施,比赛内容包含骨折的处理、心肺复苏术操作、张力性气胸穿刺、模拟急诊患者抢救,设有心脏骤停判定,胸外按压,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畅通呼吸道等环节,全面检验临床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临场应变能力和医护团队的配合协作能力。

在比赛中,队员们根据案例迅速展开抢救、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现场气氛活跃、紧张。内科、外科、麻醉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及临床护理的资深专家组成评委组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张力性气胸穿刺,脊椎伤的搬运固定的急救过程中对呼吸、心跳骤停的病情判断,开放气道手法是否规范,建立的有效的呼吸是否快速有效,胸外按压是否符合标准,气管插管、电击除颤,脊椎伤的搬运固定的动作要领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评判。此外,医护人员向比赛现场的广大市民讲解院前急救的相关知识,示范并指导骨折的处理及心肺复苏术操作。

院前急救,黄金十分钟

急诊科主任,此次竞赛的评委成员邓颖说,有统计资料表明,心脏骤停患者在急诊急救患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对于心脏呼吸骤停的病人而言,能够在发病后10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便能挽救一条生命。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的最有效手段。

心肺复苏需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依照标准的姿势,按压于胸骨下段,深度至少要5cm,频率达到100次/分钟,2分钟为一周期。人工呼吸时,需打开气道,右手托住患者下巴使其向后仰,用左手指捏住其鼻子,吸气后用嘴封住他的嘴,缓慢持续吹气,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邓主任说,气道没打开,一切都是无用功。

骨折伤,最怕二次损伤

据此次竞赛的评委,骨外科专家陶天遵教授介绍,在我国车祸所致的重伤员中,约有2/3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伤后30分钟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这次比赛中,两个模拟病历都是和车祸有关。由于目前车祸伤患者在急诊急救中的比率非常高,交通事故后对创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对于抢救伤者生命、提高伤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伤者的致残率、减轻伤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医生在工作中发现,不少群众由于缺乏急救医疗知识,面对事故中受伤人员时,有的束手无策,有的在抢救过程中反而加重了受伤人员的伤情。因此,当前普及急救医疗知识至关重要。

车祸的重伤大致有以下几种:1.大出血:中小动脉出血,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即可致命,必须立即就地止血。可用布带(把衣裤撕成布条当止血带,若有橡皮带更好)在出血部位的上方绕一圈打结,再在布带圈内插一小木棒,转动木棒以绞紧布带圈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扎止血带的部位也有讲究,前臂大出血者,应在肘关节的上方;上臂大出血者,应在肩关节下方;小腿大出血者,应在膝关节上方;大腿大出血者,应在大腿根部。2.昏迷:出现昏迷症状的伤者大多有脑内损伤,吞咽和咳嗽反射可能都丧失,喉腔和口腔异物或分泌物会阻塞呼吸道,容易因窒息而死亡。唯一可行的救助方法是轻轻地把昏迷者搬到平坦的地方,让伤者侧卧并且头尽量向后仰,保持这种体位至少可以使呼吸道处于开放状态。3.开放性气胸:伤者胸壁损伤,与外界相通,引起呼吸困难。抢救者应尽快用干净、不透气、柔软的东西(如软塑料纸)覆盖在伤口上,再予固定,以减少外界空气和污物进入胸腔。为了减轻腹腔压力对胸腔的压迫,伤者最好取坐位。4.脊髓损伤:颈、腰剧烈疼痛的伤者,可能有相应部位的脊柱或脊髓损伤,处理不当会加重伤情,造成永久性截瘫。如果伤员没有其他严重损伤和不适,可以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再搬动和处理。如必须尽快离开出事地点,最好由四个人站在伤者两侧,头部固定后,一起用力使伤员处于水平位移动。

据哈医大二院主管医疗工作副院长焦军东介绍, 在全国心脏病死者中,因无人现场抢救导致直接死亡的占40%-50%;有三分之二的交通意外伤、工业意外伤,是因院前得不到现场急救而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或并发症。其实,有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因为人的大脑最多能忍受4-8分钟的完全性缺氧,如果市民具备足够的急救知识,完全可以帮助急救部门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此次活动通过现场的指导,演示帮助市民掌握正确的院前急救知识,为伤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焦军东副院长指出,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急危重病人救治水平的提高,同时衡量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往往也是看其危重病人的处理结果。多年来哈医大二院积累了大量突发医疗事件急诊急救经验,开辟的“绿色通道”救助了数百名突发事件伤员:2006年全国劳动模范休养团在前来哈尔滨途中车祸伤员全部获救。受到了全国总工会、省卫生厅、省总工会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随后的欣弗事件、双城送子车车祸等均成功救治。08年大冬会在哈举办期间,哈医大二院开辟“国际绿色通道”做到了完备的空中急救保障,随后“绿色通道”成功救治了英雄民警黄治军……多年的急诊应急实践,使哈医大二院形成了完备的应急反应机制、快速有效的突发事件急救流程,加之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使哈医大二院曾被全国总工会盛赞“用劳模精神抢救劳模”。08年,哈医大二院以其过硬的医疗实力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此次竞赛是一次接近全真的演练,为了能更真实地反映医院急诊急救的“常态”,也为能更好地达到演练的目的。焦军东副院长表示,通过此次比赛医院的医疗相关制度得到充分体现,是对全院整体医疗急救保障体系进行检测考评和强化完善,更进一步优化了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和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检验了我院医护人员整体救治水平,进提高了医护人员应急能力。他强调:举行此次竞赛的目的就是将演练融入日常工作中,打牢基础,以过硬的本领、良好的素质、优质的服务更好地为广大龙江百姓服务。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广大市民院前急救知识,为挽救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

参赛队员们正在争分夺秒抢救“伤员”

竞赛队员正在为模拟病人进行心脏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