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因关节腔穿刺注射造成关节腔感染引发败血症的患者李大爷,在一院接受了关节镜下的微创治疗和一个月的抗菌治疗后,目前已康复出院。一年来,一院骨三科谷文光教授采用关节镜技术,已成功为10余例患者进行了关节腔感染的治疗。
谷文光教授在对患者检查和询问后,得知64岁的李先生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小诊所接受关节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钠,导致关节腔感染,在大庆某医院接受消炎、引流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目前,患者关节肿胀、疼痛,高烧39度不退,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现象,血液细菌培养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菌),经骨科、感染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ICU及临床药剂部进行会诊,诊断患者为膝关节化脓感染,败血症,致病菌高度耐药,可能会危及生命。
谷文光教授立即为患者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对感染的膝关节进行彻底清理,在关节腔内置双管,进行对冲引流。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对MRSA细菌敏感的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采取静脉营养补充白蛋白、纠正离子紊乱等全身支持营养治疗。三天后,患者膝关节症状明显减轻,一个月后,患者全身感染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
临床中,关节腔穿刺注射属于骨科常规治疗,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当或适应症选择不当都可能造成关节腔感染。以往关节腔感染后,都采用传统大切开手术,将感染关节打开,清理感染关节腔,术后进行引流治疗,这种方法对患者损伤大,恢复慢,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一院骨三科谷文光教授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感染关节的各个间隙进行彻底清理,术后置双管进行对冲引流。临床证明,这种方法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关节功能影响小,能有效控制关节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