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二院平稳度过节后就诊“洪峰”考验

时间:2014-02-24 08:43:254  作者:李华虹 徐丽娟 孙瑜淼 杨帆  点击:

春节过后,哈医大二院迎来“医疗春运”的高峰期。据了解,正月初十刚过,哈医大二院的门诊量就一路攀升,到2月17日,门诊量更是高达9112人次,突破了哈医大二院建院以来的历史记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我省很多地方有春节期间不看病的习俗、而冬季和初春交替的季节特点,又造成了很多季节性疾病的高发、加上春节期间的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不规律生活方式带来的“节日病”节后发作、以及寒假期间的学生集中就诊,导致了春节后患者激增。

传统就诊观念作祟 节后扎堆看病

“老辈人都说,过年的时候不能看病,要是过年看病就预示着这一年身体都不好。所以身体难受我也扛着,可是没抗住。没过完正月十五,我就来住院了,我觉得我这身体今年恐怕要不行啊。”74岁的杨大娘边说边叹气,站在一旁的急诊科主任邓颖连忙劝慰老人。据邓颖主任介绍,跟杨大娘有同样看法的患者不在少数,正是因为“春节期间不能看病,否则不吉利”的思想作怪,所以很多患者虽然春节前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但过年在即大都不愿意就诊。还有一些节前的住院患者,没有完全康复就急着出院回家过年,结果导致春节期间有的患者病情加重,春节过后扎堆来看病。

针对“看病不急于一时,过完年再看病没啥大不了”的错误认识,医生特别指出:对于一部分疾病,节前中断治疗或春节期间不治疗的做法非常危险,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医生呼吁,患者应尽快摒弃春节期间不看病的传统观念,应该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出现急诊情况要及时就医,不能耽搁,以免延误病情。

冬春交替+雾霾 季节性疾病高发

由于北方冬春交替的季节特点,加之连日来的雾霾天气,让很多市民连呼“伤不起”。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哈医大二院的多个科室,住院患者都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左右,超出床位的患者只能住在走廊加床上。除住院患者外,还有一些陪护家属,因此病房显得比较拥挤。其中,尤以心内科、呼吸内科、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的就诊患者量激增显著。据了解,这主要是由于内科多是慢性疾病,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很多科室的患者增多,其原因与季节和气候有一定关系。比如初春较为寒冷,早晚温差大,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会在这个季节发病,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会选择这样的时间段来医院进行调养。

据呼吸内科三病房主任陈复辉介绍说,春节过后呼吸内科门诊量较平时增加三成左右,以病毒性感染居多,大都伴有高烧、咳嗽等症状,因为未及时就诊发展成肺炎的患者不在少数。此外,哈市持续数日的雾霾天气,也使不少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不止,胸闷等症状。对此,医生提醒说:患有哮喘、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如果患上感冒极容易引发旧疾。尤其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冒后会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冬春交替注意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遇到雾霾天气,患有哮喘、慢阻肺的患者最好不要出门,如果不得不出门,最好戴上口罩;同时避开人群密集区,防止交叉感染。

暴饮暴食、过度劳累、作息不规律让“节日病”节后井喷

“节日病”与春节期间人们的不规律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暴饮暴食、过度劳累、饮食油腻、情绪激动、作息不规律等,都会让这些“节日病”节后发作的趋势更加明显。据了解,春节期间,饮食失度让消化内科的“吃喝病”患者急剧增加。36岁的小王过年期间如赶场般参加各种聚会:家人聚、朋友聚、同学聚、同事聚,聚会中难免吃吃喝喝,因为吃的肥腻食物较多、饮酒过量,给肠胃造成极大负担,最终诱发急性胃肠炎住进了医院。

据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二病房副主任许军介绍,春节期间饮食油腻、饮酒过度、身体疲劳、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都会损伤胃肠道,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失调、神疲体倦。因此,医生建议节后饮食要有规律,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果,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激动和劳累。

寒假就诊“学生潮”遇上农闲时节就诊“农民潮”

春节正处于各大中小学校的寒假期间,因此也成为学生们集中就诊的阶段。据了解,哈医大二院儿外科每天门诊量近百人,是医疗平峰时期的一倍,住院患者也从节前的每天30人左右增长到80人,手术台数每天10~15台,工作量比平时有明显增加。儿外科崔清波医生介绍,儿科的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寒假期间和暑假期间都是每年患者就诊的高峰期,而今年的春节时间比较早,过完了年就有很多家长纷纷预约为孩子检查和治疗,为了不耽误孩子开学后正常学习和生活,家长们会在手术时间上有一些迫切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农闲时节很多农民患者在有了秋收收入又有时间的情况下,大多选择这个时间段突击就诊。“再过一个月就要开始准备农忙了,趁着过完年没啥事,手里也有钱,就到医院做做体检。”43岁的农民李某说出大多数就诊农民患者的想法。

医生提醒:节后就诊三注意

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的就诊患者,对哈医大二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医疗人员的体力、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四防安全,以及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等方方面面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考”当前,为确保患者能够在过于集中的就诊时间内及时有效就医,哈医大二院根据以往经验,提早做好了部署,启动了应急预案。如:将挂号时间提前,收款人员全员上岗;启用21台门诊就医通自助机具,实名制登记的患者无需到窗口排队,可以在自助机具上完成挂号、缴费,节省患者就诊时间;重新分配辅助检查科室检查设备布局,达到分流减负的目的;为门诊各个临床科室诊室增派医生、护士、导诊、保安等工作人员;启动“弹性挂号”模式。由于管理措施及时、到位,在医院全体职工团结一致的共同努力下,节后“医疗春运”在紧张、忙碌中平稳进行。

面对激增的就诊患者群体,医生提出三点注意:首先,避免节后“扎堆”看病。节后集中就诊,不仅延长患者的候诊时间,而且加重就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尤其是疑难重患。因此出现病症应及时就诊,不拖、不等,更不要被“过年不看病”的传统观念禁锢而延误病情,造成节后大型医院病人过度集中。

其次,错时就诊,避开周一高峰期。通过以往就诊情况来看,就诊人数呈现出从周一到周五逐渐递减的趋势,到周六、周日就诊患者更是稀少。许多人都理所应当的认为周末医院没有专家出诊、彩超等检查都不能做。事实上,哈医大二院是“无假日医院”,周一到周日都有专家出诊,各项辅助检查也都可以进行。因此要纠正“有病拖到周一看”的错误认识。

最后,有效利用网络媒体。患者就诊过程中经常出现因为挂错号,需重新排队挂号造成的浪费时间的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就诊前应提前到医院的相关网站进行浏览,了解医生的诊疗特长,从而保证及时有效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