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第九届韩、日、中腹腔镜胃癌联席会议已于2月17日在韩国济州岛落下帷幕。韩、日、中腹腔镜胃癌联席会议是代表了亚洲最高水平腹腔镜胃癌的学术交流会议。哈医大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的王宽教授作为中方代表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治疗中术者站位选择》的学术报告和腹腔镜手术录像演示,得到与会代表们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韩、日、中腹腔镜胃癌联席会议由韩国和日本于2006年联合发起,每年一届,是韩、日腹腔镜胃癌治疗领域最高水平的技术、研究层面的交流会议。我国腹腔镜胃癌治疗起步略晚,但近些年技术水平突飞猛进。2013年韩、日共同邀请我国加入,并于同年正式更名为“韩、日、中腹腔镜胃癌联席会议”。
本次会议胃癌微创治疗领域名家云集。与会各国代表中,韩国12名、日本10名、中国15名,包括世界首例(1994年)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实施者Seigo Kitano教授、世界范围内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手术操作例数最多者Woo Jin Hyung教授、世界胃癌治疗联合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主席团亚洲主席Han-Kwang Yang教授等等。联席会议中方共同主席为中华医学会胃肠微创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郑明华教授。
据王宽教授介绍,微创胃肠外科经历了上世纪末10年以良性病及修复性手术为主的第一阶段以及本世纪初10年以恶性肿瘤手术的关键技术突破、技术规范和推广普及的第二阶段发展,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都已经开展了胃肠疾病的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被预测将是未来胃癌治疗领域的主力技术、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基本技术。目前在韩国和日本,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比例已逾70%。对胃癌患者而言,微创治疗已远不是单单的体表切口小或者没有切口的事情,而是在其外科治疗乃至综合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医生而言,胃癌的微创治疗是一种求精的修炼、一种求实的境界。
在为期三天的韩、日、中腹腔镜胃癌联席会议中,三个国家代表总结了腹腔镜胃癌治疗工作经验、交流新技术体会、分享新理念,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国家在该领域正在进行的研究与讨论中。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全球癌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约110万例。亚洲是胃癌发病重灾区,日本发病率世界第一,而数量上全球42%的胃癌发生在中国。在胃癌治疗领域,以韩、日、中为首的亚洲多个国家在外科手术技术、术后生存期限、术后并发症的防控方面远远领先于欧美。
来自哈医大肿瘤医院王宽教授作为中方代表,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治疗中术者站位选择》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关注与探讨。王宽教授的腹腔镜手术录像演示还在会议上与众多专家共同分享,其高超的手术技法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肯定。对于本次参会,王宽教授感觉收获颇多,专家们所展示的前沿胃癌微创治疗博大精深且来势迅猛。单孔腹腔镜技术、3D腹腔镜技术、腹腔镜下3D解剖巡航系统,技术创新和器械发展相互促进,推动着胃癌外科治疗的未来朝着“胃癌微创化、手术精准化、微创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在采访中王教授感言:胃癌研究浩如烟海,微创技术前路漫漫。想到我国每年胃癌新发近50万患者,黑龙江省新发近9000例患者,会觉得作为医生任重道远。不积跬步,难至千里,让癌患同胞从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中最终获益是医者不懈努力的最终目的。
现为主任医师的王宽教授师从我省胃癌治疗领域著名专家张岂凡教授,为胃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事胃癌外科治疗15年,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和纠纷。2006年起,在科室主任薛英威教授的支持下,先后求学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在胃癌的微创治疗新领域中吸取各家所长、不断实践。王宽教授2008年即单独开展外科治疗小组工作。201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到目前为止,作为术者独立完成各类胃相关手术1200余例,其中各类胃微创手术180余例,术后短期和长期效果均不亚于开腹手术。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胃癌学术大会上,王宽教授获得全国中青年外科医师胃癌手术大赛腹腔镜组第二名的成绩并获ROUX外科医师奖。王宽教授胃癌微创外科技术曾获得上海市微创中心和韩国ASAN医院微创中心认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3年被吸收加入到CLASS-01(中国进展期胃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疗效对比研究)工作组,成为中华医学会支撑的、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的、第一批入选CLASS-01的国内8家定点单位之一。

王宽教授和Seigo Kitano教授

王宽教授在会议现场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