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2014年爱耳日: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时间:2014-03-03 10:51:234  作者:李华虹 孙瑜淼  点击:

全球有3.6亿人有听力残疾,占全球总人口的5.3%。听力残疾人中50%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做好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2014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哈医大二院耳鼻喉科肖辉教授介绍,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和噪音性耳聋在临床中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发病的人群从原来的中老年人群,到近期的以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每年的中高考之前,都会有学生因压力过大,神经处于高度紧张,导致听力在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耳聋。肖辉教授提醒,提高护耳意识,避免高压生活方式和紧张的情绪,科学用药,做好噪音防控,定期听力筛查,可以减少和避免听力的急性和慢性损伤。

学生和白领是突发性耳聋高发人群

作为耳科的急症,突发性耳聋是指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以前这种状况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是近年来年轻人特别是学生患突发性聋的数量明显增加,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各类考试前期,发病人群尤为集中。考试前夕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神经处于高度紧张中,听力极易在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聋。此外许多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和公司中的白领也容易因精神紧张患上突发性聋。一些意外因素也可能导致突发性聋,例如有的人大量饮酒、通宵打麻将以后。

24岁的女大学生张萍就是在今年研究生考试前夕突发耳聋的,在考研前高强度高负荷长时间的疲劳中,她只是经常觉得头晕,后来听力逐渐下降,时常有耳鸣、耳痛的感觉,随着症状加剧,听力几乎达到了接近完全丧失,紧张、焦虑加上过大的压力,让她在考前完全失去了阵脚。最后来到医院就诊时,被医生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由于治疗及时,目前她已经逐渐恢复听力,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和休息。肖辉医生介绍,一般有20%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在充分休息后可以恢复,且大部分患者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如合理选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维生素B族、能量制剂等,再配合高压氧仓疗法进行治疗,都可恢复听力。但突发性耳聋是有最佳治疗期限的,患病一旦超过1个月没有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肖辉教授提醒大家,平时一旦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痛、耳闷等症状要尽早就医,不要错过治疗良机。

科学护耳 避免因过度噪音导致耳聋

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职业性噪音聋也已经成为临床的多发疾病,慢性声损伤性耳聋是一种因长期接触噪声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觉损伤听力损失,又称噪声性聋。由于长期遭受生产噪声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觉损伤称为职业性噪声聋。飞机驾驶员、无线电工作者、纺织工、装修工等职业是职业性噪音耳聋的危险人群。

耳鼻喉科肖辉教授介绍,一位刚刚退休的老先生刚刚结束了他长达32年的工厂车间的修锻工作,可是这个职业带给他的疾病困苦却刚刚开始,几十年内,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后在体检中发现他的双耳听力损伤严重,期间也在医院接受过治疗,但由于长期的工作影响,听力始终不能完全恢复。退休后被诊断为职业性中毒噪声性听力损伤。医生介绍,在临床上有很多类似的患者,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忽视了预防和治疗,等到病情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尽量远离噪音源,或配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或在噪音源附近摆放如玻璃棉等吸音材料进行吸音,阻隔噪音。此外,没有特殊职业的人群,还要注意不要长期佩戴耳机听歌,这也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婴幼儿易出现噪音性听力损伤 影响性格发育和语言能力

医生:警惕听力障碍带来的社交障碍

肖辉教授特别强调,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家庭噪音对婴幼儿造成的失聪事故,曾有一位女士带着四岁的女儿前来就诊,不知什么时候起,四岁的小女孩对外界的反应感觉总是慢半拍,有时候喊好几声孩子要迟疑半天才反应过来。据孩子的母亲黄女士介绍说自女儿几个月起,就一直在家中播放各种音乐,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及早进行熏陶。经过检查,由于家中长期放音乐,孩子的听力和听感知能力都低于同龄的孩子,需要及时进行矫正。肖辉医生介绍,孩子的听觉器官非常娇嫩,有些成人认为的微不足道的声音,都可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伤害,生活中刺耳的声音会过度刺激孩子内耳里弱小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长期接触噪音的孩子,会造成专注力降低,学习力、耐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家长在这方面需要格外注意。一旦发现自己孩子的听力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肖辉医生介绍,在所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当中,有很多性格孤僻,自卑,继而带来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病患。听力障碍带来的交往障碍,在儿童中最为严重,一般耳聋的儿童,容易有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等行为及心理问题,这都是在成长期听力障碍造成的 因为耳聋的听者常需要别人重复,才能明白说话内容,经常听不到,或听不清,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可能会导致孩子慢慢地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造成脾气暴躁、性格孤癖或忧郁症等。听力障碍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在成人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听觉不灵,常使听者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难以跟同学和亲友谈话,对在电话中交谈也力不从心,以至有被隔离感。同时因为常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很容易造成误会,影响人际关系,有的患者是大学生,他们在毕业以后甚至因听力障碍的问题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把自己封闭在家中,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有已经工作的患者,在工作中,耳聋者若因无法有效地跟别人对话或听不清楚发言者的讲话,便会错过或误听一些重要的讯息,因而影响商业决策,也对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所以人的身心健康是与他们的听力程度息息相关,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应及时治疗,尽早配戴助听器,一般在佩戴助听器3个月后作同样的心理测量,会发现被测试的听力障碍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态都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