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今年10月中旬,由欧洲消化内镜外科协会、欧洲胃肠内镜协会、欧洲消化外科、欧洲肝脏研究协会等15个最具影响力的组织在德国柏林联合举办的欧洲消化疾病周大会上,哈医大附属二院消化科主任刘冰熔教授再次应邀与会,并做了《经食管-贲门-胃粘膜下隧道入路——NOTES进入腹膜腔的新入路》等两个大会专题发言,还就NOTES手术体会进行了3个壁报展示。刘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好评,认为他提出的手术入路方式新颖、简便和安全,有望成为NOTES手术进入腹膜腔的最佳途径之一。
经自然管腔内镜外科手术(简称NOTES手术),是将外科微创手术的理念与内镜技术相结合,经人体自然管腔如胃、结肠、阴道等进入腹膜腔内进行的手术,堪称是继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后,微创外科术式的又一次革命。1994年,国外学者Peter Wilk首先提出NOTES的基本概念,然而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业界的重视。2004年,Kalloo等人首次报道了NOTES的动物实验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实施了猪的经胃腹膜腔探查术。从此,NOTES手术开始进入“雨后春笋”般的发展阶段,全世界多个小组陆续开始了NOTES的科研攻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日就以上话题接受记者采访时,哈医大附属二院消化科主任刘冰熔教授指出,“尽管成绩不菲,但在NOTES的临床应用上,尚有许多的‘拦路虎’有待被赶跑,包括经胃、经结肠入路的腹膜腔感染问题;经胃入路的胃切口缝合问题;标本取出问题;稳定的气腹;以及内镜相关配件的研发、专业的NOTES操作平台等。”
刘冰熔总结说,目前NOTES主要有以下3个入路途径,而每一种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经阴道入路:经阴道后穹窿入路,虽能解决切口缝合及标本取出等难题,但只适用于女性,不适于全人类。并且其有禁忌症:即处女、严重阴道疾病、直肠子宫陷窝疾病等病例不能采用此入路。
经胃入路:此入路可适合全人类,没有性别局限。而胃切口缝合问题则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虽有多种缝合工具,包括传统内镜钛夹、鹰爪缝合器等,但尚没有百分之百保证胃切口关闭的研究报道。一旦切口吻合不确切,发生切口瘘,将是致命的并发症。另外,经胃NOTES术后者,需禁食水3-4天,也会减慢术后的恢复速度。
经结肠入路:本入路在理论上具有广泛美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其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尚未在临床真正开展,其最大的挑战就是腹膜腔感染问题。众所周知,肠道里有多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等是致病菌,进入腹腔后,可导致急性腹膜炎,甚至是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因此,结肠入路在进入临床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上述热点和难点问题,刘冰熔团队从大量的动物实验、NOTES的临床实践及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受到启发,首创了经食管-贲门-胃粘膜下隧道入路(ECGT)新途径,即利用食管隧道技术,从食管下端建立隧道至贲门部,并跨越贲门至胃小弯的起始处,内镜下切开胃固有肌层后,内镜穿过胃浆膜层,从而进到腹膜腔,进行相应的操作。
为验证这一新思路是否切实可行,刘冰熔和他的课题组在比格犬上开展了大量新入路的探索,观察结果让人满意,所有16只比格犬术后全部存活,术后当晚或第二天早晨即可进食,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根据这一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本入路简便、易行;入径较直,易在腹膜腔内控制内镜;贲门处静息状态下,利于隧道粘膜快速缝合;食管粘膜切口的缝合较胃切口更易操作而无风险;胃出口的位置比经胃入路切口高,更为安全;最重要的是,胃粘膜保持了完整性,术后无需禁食水,很快就能进食;并有效避免了穿孔的发生。
刘冰熔教授强调指出,尽管ECGT入路优势明显,但仍非尽善尽美。即该隧道直径仅在2厘米以内,故对于较大标本的取出会存在一定困难,有待今后进一步攻坚克难。然而在现阶段,刘教授治疗团队已能开展腹膜腔探查术、腹膜腔活检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宫外孕手术、卵巢囊肿剥除术等,并且证明了本入路具有以下优势:术后无明显疼痛,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无痛理念;体表无疤痕、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突出;减少或消除了切口相关并发症如切口疝、切口感染、黏连;由于腹部无切口,有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且尤其受到瘢痕体质和肥胖者所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