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骨科一病房副主任赵伟教授脊柱团队应用后入路半椎切除重建矫形技术,成功为一名胸椎骨折引发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矫正脊柱后凸并重建脊柱前柱。术后,患者椎间融合及脊柱稳定性良好。
张先生是一名矿业工人,不慎被重物砸伤后出现胸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当地医院根据病情建议胸椎骨折处给予保守治疗。2个月后,张先生胸背部疼痛感仍无缓解,出现十分明显的畸形愈合“驼背”,无法独自离床活动。遂找到赵伟求治。

脊柱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对比
赵伟详细检查后确诊患者为“胸椎骨折不愈合、胸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脊柱后凸畸形程度选择了后入路半椎切除重建治疗技术进行后凸矫形及脊柱前柱的重建,术后一周张先生已经可以独自离床活动,胸背部疼痛感消失、脊柱生理曲度得到良好恢复。术后随访显示,椎间融合及脊柱稳定性良好。
脊柱骨折(尤其是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不及时、恰当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远期脊柱畸形(侧、后凸畸形)等严重的并发症。脊柱畸形的矫形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对手术技术要求极高的手术种类之一。

赵伟介绍,后入路半椎切除重建矫形技术是对全椎切除重建术技术的一种改良,该技术较全椎切除手术截骨范围小,创伤小,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对少,其尽可能保留了原有椎体骨质,并维持椎间原有的高度,同时将椎间融合器置于骨质相对坚硬的椎体边缘,可以很好地防止融合器下沉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已被应用于僵硬性后凸畸形、Kummell’s病、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等疾病的矫形治疗。
赵伟指出,后入路半椎切除重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急性期胸腰椎暴力性骨折的脊柱重建,使严重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的患者术后可以早期离床活动,避免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以及钉棒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哈医大一院骨科主任王文波教授表示,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作为“三高一精”示范医院,群力院区骨一科将开设省内首家脊柱畸形门诊,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理念,让我省脊柱畸形——脊柱领域的“高难度”疾病患者,得到最优的治疗。脊柱畸形门诊将定期举行脊柱畸形义诊,科普预防“姿势不正”等影响生长发育的脊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