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的夜,漫长而宁静,当人们享受着家的温馨、夜的梦乡,他还坚守在岗位,忙碌于无影灯下,全神贯注,忘却了疲惫,忘却了饥饿……这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医者就是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徐世东。
深夜加班,忘记吃饭,没有自己的生活,只有无私的奉献,这不仅是徐世东的生活,也是哈医大肿瘤医院更多医生的日常缩影。
无影灯下的他,不仅具备救死扶伤的精湛医术,更具备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如今的外科学领域,国际上流行微创手术,这种手术创口小、创伤小、住院费用低、住院时间短,但同时,它的技术要求相当高、操作难度特别大。虽然哈医大肿瘤医院的胸腔镜技术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徐世东根据国内外杂志的报道,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潜心钻研,同时又前往国内外多家医学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开展的胸腔镜、纵隔镜等胸部微创手术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很多同行都慕名前来向他学习,现已开办38期微创手术培训班,仅用一个3厘米切口的单孔微创手术技术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两年前,医院又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操作的手术可以实现精准微创,创伤小,开口小,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显著降低。
一位肺癌患者,肿瘤较大,但所幸没有远处转移,而且心肺功能不错,可他怕手术对身体损伤大,还会留下较大刀口,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手术,徐世东经过反复论证后,首次为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单操作孔袖式手术,由原来四个手术切口,减少为两个切口,术中开口小,术后恢复快,赢得患者一致好评。

徐世东常说:“微创切口避免了肋骨的牵开,减轻了对神经的压迫和避免了肋骨断端的摩擦,患者术后疼痛较传统切口明显减轻。”缩短手术时间、保证切口美观,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需要医生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但代价就是医生变得更辛苦。可徐世东觉得,只要患者受益,医生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无影灯下的他,不仅具有仁爱悯人的良好医德,更具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耐心。
徐世东早已不记得有多少患者经他的这双手解除了胸腔里的疑难杂症。他依稀记得三年前,一位误食大鱼刺,濒临绝望的生命从他的手中产生奇迹。
尹先生误食鱼刺2个月后出现了反复的发热,剧烈的咳嗽等症状。他跑了多家医院,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尹先生回忆说:“当时我都要崩溃了,剧烈的咳嗽,还伴有大量异味的脓痰,使我整夜无法入睡,真是生不如死啊!”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尹先生慕名来到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徐世东经过认真地观察影像结果,并结合反复详细的问诊以及患者的回忆,胸腔的异物考虑为鱼刺的可能性大。鱼刺在食管的蠕动以及食物的挤压作用下,刺穿食管,扎入肺脏,引起周围的炎症,这根危险的鱼刺还可能会在胸腔内继续游走,万一扎破胸腔内的大血管,将危及生命。徐世东带领的医疗团队经过5个多小时的仔细解剖游离,为尹先生解决了潜在的隐患。

徐世东主任(右二)正在做单孔肺癌微创手术
“感谢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徐世东主任,是他为我点燃了生的希望!”这样的话,徐世东不知道听过多少次,每每完成手术,他的心底总会升腾一种莫大的欣慰,挽救了一个生命,成全了一个幸福的家,他觉得自己更快乐。
徐世东早已习惯了无序的生活、紧张的节奏,他常常是“舍小家、为大家”,他曾遗憾地错过了在病房中见母亲最后一面,办完丧事的第二天,他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病房,查房、问诊、换药、手术……开启有序而繁忙的一天。
他常说:“病人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尽职尽责!”他始终如一地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就这样在无影灯下,默默地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坚守使命,践行初心,为每一位患者扫除病痛阴霾,为每一个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