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2时许,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里,谢宝栋主任和其他医护人员围在阅片灯前讨论一个刚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
"患者这么年轻,主瓣大量返流,下肢缺血严重,准备急诊手术,"从确定诊断到手术开始用时不到一小时,又一台急诊大血管手术让手术室刚刚关闭的无影灯再次点亮。

一个月32台手术精准排“雷”
5个小时、6个小时、7个小时......每一台主动脉夹层手术耗时都长且手术风险较大,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当晚的这台手术,是谢宝栋当天主刀的第四台,上台前,他掏出两块巧克力匆匆吃下,然后直奔手术室。近一个月里,谢宝栋几乎都是这样的状态。无影灯下,他看到最多的是生与死。手术台上,生死之间就像隔着一张薄纸,“我希望用手术刀捍卫生命,守护患者化险为夷。”他说。
随着气温的变低,心脏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而在这些相关疾病中,主动脉夹层属于最“急危重”的疾病,其发病急、进展快,33%病人在24小时内死亡,50%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75%病人死于主动脉破裂,相当于患者身上有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雷”。
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技术最全面的主动脉疾病救治中心,哈医大一院心外科主动脉团队自10月以来,已陆续收治了45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并为其中32位需要手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既有传统开胸手术,也有先进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他们用精湛的技艺为患者精准“排雷”,均取得手术成功。

下飞机直奔手术室 心尖上博弈7个半小时
几天前,谢宝栋在做完手头上最后一台手术后,晚上做飞机赶到天津准备第二天参加一项学术活动。活动日的上午10时,正准备上台发言的他突然接到科室电话:“主任,来了个患者,42岁,还是主动脉夹层,情况危机,如果能手术还来得及。”简单的几句话,让谢宝栋了解到病人情况的危及,“我马上回去!”说完后就直奔机场,坐最早的航班返程。
谢宝栋下午4时许到医院后就直奔手术室。在路上他和科室的其他医护人员充分了解病人的情况并预先做好术前准备。
“病人是主动脉夹层,右腿麻木冰凉无知觉,便血,再晚一个小时,人就不行了。”谢宝栋在手术团队的配合下,打开患者的胸腔,在心尖上“博弈”,手术持续了7个半小时,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发病年轻化 虽凶险但可预防
这一个月里,被谢宝栋成功“排雷”的患者中,有体重300斤、260斤、220斤的年轻小伙,也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老大爷。谢宝栋告诉记者,有的人虽然年轻,但是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应酬、无规律的饮食等让他们疏于健康管理,未规律服药与监测血压,这才为这颗“不定时炸弹”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最近进行的32例夹层手术中,40岁以下的患者占了12例,该比例较往年明显上升,所以夹层患者年轻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谢宝栋介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高龄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促发因素,约3/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2-3倍。且由于我国高血压人群的年轻化,主动脉疾病的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这类疾病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也有规律可循。由于最近天气逐渐寒冷,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而秋冬季节是主动脉疾病的高发期。当患者出现突发的剧烈胸痛或是腰背部疼痛,疼痛性质为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时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有主动脉疾病。“虽然凶险,但可以预防。”谢宝栋说,“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积极正规的治疗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