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务人员像战士一样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前线,不畏牺牲,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造了人民的“健康长城”。哈医大一院普外科与共和国同龄,是医院的标兵科室,无论是日常的医教研工作,还是此次抗击疫情,都积极响应党组织和一院的号召,勇往直前冲在一线,以捍卫人民健康为己任。自“抗疫”以来,普外科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鼓舞了同志们的斗志,展示了外科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风骨!
我省疫情爆发后,作为外科教研室兼普外科主任的孙备教授第一时间站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突发的新型传染性疾病,全球医学界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及成熟的应对策略,而外科的日常工作要与病人的呼出气、飞沫、排泄物和体液等传染媒介密切接触,既容易感染医务人员又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为了全体外科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安全,孙备教授不顾个人安危,到病房、手术室、普外科门诊等高危区域仔细考察;并结合一院实际情况,撰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病人诊治建议预案》,获得了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公众号推送,在外科界广泛传阅,获得同仁一致好评,为疫情期间普外科日常工作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战疫”期间,孙备坚持到一线督战,统一指导普外科10个病区的防疫工作,指导危重病人的救治;利用线上授课、网络教学等方式对全员医务人员进行防疫培训。工作之余,孙备经常连线“援鄂”医务人员,关心她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并筹措多方力量帮助“援鄂”医务人员家人解决实际困难。近期,孙备又撰写《哈医大一院普外科疫情期间防控工作及日常工作要求》等工作指南,为有序复工奠定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
为了抗击疫情,响应党组织号召,普外科党支部全体党员递交了请战书;其中包括姜洪池教授等普外科前辈,以及吴祥松、赵松等刚刚完成西藏医疗支边任务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同志。杨梦露、徐金艾、毕诗杰、赵媛媛、赵越、姜丽、葛新宇和徐鹏等同志更是主动请缨去了湖北前线。她们有的瞒着爱人、孩子和家人报名,有的为了争取去前线的名额急得直哭,她们以自己的方式谱写了外科青年人的赞歌。她们平时也是年轻爱美的姑娘,但为“战疫”她们减去秀发,任由防护装置在脸上留下深深压痕。前线的工作十分艰苦,仅从医务人员出征时准备的成人尿裤就可见一斑,这是为了能够连续工作,减少隔离服的消耗并节省时间。为了工作,在进入隔离区之前她们必须控制饮食,穿戴上厚重的防护装置;每天工作结束后,护目镜及衣衫上浸满了汗水。即使面临许多困难,她们仍然依靠平日里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患者们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展现了哈医大一院外科人的风采。她们视病人如亲人,以东北人独有的热情忘我地工作;当武汉疫区的病人们知道她们来自千里之外的东北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其中,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在经过精心救治康复出院时,用她颤颤巍巍的手写下了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词。她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付出,在抗击疫情最艰苦的土地上留下了外科人的足迹。
哈医大一院普外科及党支部是一个充满友爱的大家庭。为了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普外科全体党员积极捐款,慷慨解囊。一线医护人员因为长期佩戴护具,面部出现压痕,朱桂玲护士长看到后十分心痛;她自费购买了大量防护物品,捐赠给援鄂、ICU和发热门诊等一线医务人员使用。孙备听到援鄂人员的亲属过世后,第一时间打去慰问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并送上慰问金,使一线医务人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前几天哈尔滨突降大雪,孙景云护士长顶风冒雪,给支援一线的医务人员家属送去生活物资。因为没有机会亲赴武汉前线支援,王国胜教授十分遗憾,当他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异常辛苦人力不足后,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普通志愿者,帮助社区卡点进行人员进出管理,为预防和阻断疫情传播,默默无闻贡献力量。
普外科全体医务工作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为夺取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