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对武汉而言,对中国而言,是悲壮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人们归家的脚步,黯淡了城市原有的繁华。但我们不缺爱和勇气,也不缺战胜疫情的信心。哈医大大庆校区25岁的天使乐团,这个大家庭已经有千余名成员,在疫情面前,乐团的毕业生义无反顾,响应号召,坚守岗位,用昂扬的激情驰援武汉,和病毒抗衡,与命运抗争。
用智慧与双手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张琳,单簧管演奏员,2008届护理专业毕业生,鸡西市中医医院心病一区护士长。作为首批战士,她担任鸡西市确诊新型冠状病毒区护理组长,负责确诊一区的护理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她都在脑力和体力高负荷、高强度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在确诊一病区,从护士管理、病房管理、到各种用品物资管理等繁琐的事情,她都能事无巨细,一一搞定,用智慧与双手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巾帼不让须眉,前线需要我
曲爽,天使乐团团长,2009届护理专业毕业生,黑龙江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孝感医疗队宁安市唯一代表。作为护士长,她第一个报名,当同事问为什么不多考虑一会,她的回答没有半点迟疑:“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的请战书已经提交了很久,早就在等着这一刻了。”她还说“乐团精神、校长和老师们的教导永远在我血液里流淌。”

宁安市中医院院长杨君代表全院职工向曲爽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殷切嘱咐:你是宁安市首位去支援的医护人员,希望你到达疫区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并加强自身防护。平安去,平安回!
曲爽表示自己将牢记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和院领导的殷殷重托。赴湖北后,认真开展护理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巾帼不让须眉,她将带着哈医大的祝福和祈愿,平安去,凯旋归!
“妈妈这样也很漂亮”
王名琦,长笛演奏员,2012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征。

疫情就是命令,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更好支援武汉,她默默剪掉十年的长发,剃成光头。夜晚与女儿视频时,小丫头说:“妈妈这样也很漂亮!”这样的话语帮助王铭琪用坚定的信心抵过一切恐惧。
武汉支援,我不会退缩
郑可欣,长笛演奏员,2013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随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援助武汉。

在重症医学科的经历使她积累了丰富的抢救和护理经验,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面对疫情,她主动请缨,温柔的眼神中透露着坚定,用小小的身躯告诉我们,不必担心,“武汉封城,我逆向而行!”
将心比心,逆向而行
吴濯蓥,中音号演奏员,2013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跟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走向主战场。

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征时,吴濯蓥很遗憾没能成为其中一员。但是,当得知第二批医疗队临出发前急需增补一名队员时,她回答:“能走,现在就走。”患者痛苦,她将心比心,逆向而行的脚步一次比一次坚定,用生命守护生命。
31岁的吴濯蓥是哈医大一院泌尿外科一病房的护士。回想起女儿出征的那天,母亲周梅的眼眶不禁又湿润了,“这孩子之前一直没敢告诉我,她想去武汉,怕我担心,我是后来才听说的。”
“妈,我要去武汉了。”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作为母亲的周梅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想去就去吧。”
吴濯蓥第一次进入支援医院的隔离病房工作,穿着厚厚的隔离衣行动困难,眼罩上霜、呼吸不畅,口罩勒得头部甚至连牙齿都跟着疼痛,但她仍咬牙坚持,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等从隔离病房出来,完成消毒程序脱下防护服,回到宾馆洗完澡,入睡时,已经是早上六点钟。
“虽然我是护士,但曾经也有当过患者的经历,那一刻真得感同身受。”吴濯蓥说,她能做的就是对这些患者给予更多的关爱,坚定他们活下去的信念。
风雨过后定有彩虹
苗美伊,打击乐演奏员,2013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跟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批医疗队支援武汉。

往日的同窗好友如今并肩的战友,相互间的鼓励也为凌晨五点的待命增添无尽的温暖。同舟共济,全力托举生命,是团队之间不可或缺的爱的桥梁。
青丝落地,征战病毒
何彦莉,天使乐团团长,2014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征。同王名琦一样,是“剪发小队”的成员,乐团精神的“责任、担当、奉献”,在她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剃刀起,青丝落;将士们,征荆楚;除病痛,战新冠;春花开,平安归。
待疫情过后,你我相约赏樱花
唐静萍,bE中音萨克斯演奏员,2014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队援助武汉。在接到支援通知的那一刻,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说“这并不是一时冲动,只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曾经我们是被保护的90后,现在换我们来保护你们。”

既定之约,待疫情过后,再来武汉,赏樱花,看熙熙攘攘的人群,看每个人笑容满面。
衣白褂,战病毒
孙松磊, 长号演奏员,2017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黄如,小号演奏员,2018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二人均加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队援助武汉。

充满爱意的拥抱,交警护送的敬礼,印在脸上的压痕都是她们共克时艰的决心,是战必胜的信念,是必须戍守的勋章,“深夜接军帖,九州大点兵,衣白褂,战病毒,赤子切记平安还”!
“幸运女神”为前线带来幸运
张馨,单簧管演奏员,2018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梯队前往武汉。“95后”张馨,队伍中年纪最小的出征者,穿起白衣,学着记忆中前辈的样子救治患者。

"2008 年汶川地震救灾时,在电视里看见奋战在一线的兵哥哥和医生护士,我就被震撼到了,虽然我当时我只是一个读初中的小朋友,但是特别想去前线帮忙。" 问张馨怕不怕,她说:“去疫区前线,会有点害怕,但我的网名叫幸运女神,不会有事的!”
她用乐观向上的精神诠释热血青春带给她的力量,希望作为“幸运女神”的她将好运带给前线,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肺炎。此外,乐团中还有许多“天使”或许已在武汉一线与病毒奋战许久,或正在赶往一线的路上,或坚守在各地”战区”,母校师生在此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危急之时唯有担当方显忠诚,那些在疫情期间坚守在自己岗位的医护人员亦怀铮铮铁骨。

2011届王威

2013届宋梦佳
天使乐团的“天使”们
坚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隔离病房的王晓宇,单簧管演奏员,2014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大年夜接到通知在高速路口进行人员检测的孙悦,萨克斯首席,2016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在上海市同仁医院急诊科发热预检的徐洋,打击乐演奏员,2019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

2016届孙悦
他们用勇毅坚守的精神指向最崇高的目标。钟南山院士说:“我们的医护人员,是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我向你们致敬,我们等你们胜利回家!”
乐团天使们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去践行他们“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全力救治患者。
1995年3月8日,哈医大(大庆)天使乐团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营造校园高品位文化氛围的过程中诞生,以树立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学有所长,为将来就业积蓄能力为宗旨。
成立至今,乐团排练近百首中外名曲,培养了近千名“会做人、有特长”的护理工作者。代表学校,参加了中俄文化周演出,黑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大庆春节联欢晚会、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等校内外100余场演出,并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上进行礼仪演奏和行进表演,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为树立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形象,扩大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人说她们只是一群孩子,穿上了防护服,冲向战场为国家和人民在战斗。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来临,让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学子们的医魂力量在与肆虐的病毒抗争中绽放!愿病患早日康复,愿天使平安归来,家人们等候勇士们的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