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一院完成零造影剂冠脉支架植入术

时间:2019-11-27 10:36:414  作者:陈英翔 曹阳  点击:

近日,在一院心内一病房杨树森主任及心导管室刘丕栋主任指导下,心内一病房曹阳医师等为一位严重造影剂过敏的心绞痛患者实施了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及冠脉血流储备(FFR)技术联合指导的黑龙江省首例零造影剂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

杨树森主任及介入团队实施手术

患者是一名45岁的女性,既往无过敏史。因反复发作心绞痛入院,多种药物治疗仍不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需要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但术前两周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存在弥漫性重度狭窄。造影后患者发生剧烈过敏反应,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前胸、双下肢可见斑片状皮疹,眼睑、口唇、耳垂水肿,所以未进一步施行PCI治疗。给予对症治疗12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冠脉支架植入术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手术,在X射线指导下,通过向血管内推注造影剂的方式使血管显影,显示血管的走向和导管、导丝的位置,精确定位支架的位置,操作方便。但是,部分冠心病患者对造影剂严重过敏或患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无法接触造影剂或无法正常代谢造影剂,导致无法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影响正常生活甚至生命质量。

那么,如何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条件下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呢?国际上曾经有报道应用血管腔内影像技术指导介入治疗实现零造影剂PCI。在常规的冠脉支架术时,造影剂相当于一盏“灯”,零造影剂介入治疗,相当于“盲”操作,看不清前面的“道路”,对患者及手术团队技术要求极高,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实际完成的此类手术的案例很少。

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心内科田野主任、杨树森主任及心脏导管室刘丕栋主任共同讨论,制定手术策略,创造性地提出了联合应用IVUS和FFR指导零造影剂PCI介入治疗,解决了单纯IVUS指导无法解决术后血流和压力评估的盲区,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介入手术团队在术中准确判断冠脉开口,建立手术通路,成功输送FFR导丝和IVUS超声导管依次进入“罪犯血管”。通过FFR检测确定“罪犯血管”为LAD,FFR值为0.77。病变部位为LAD近段至中段弥漫病变,IVUS扫描结果提示病变部位直径狭窄85%以上,斑块负荷80%,病变性质复杂,近段血管有270度左右不连续的深、浅层钙化,再次增加了手术难度。经IVUS准确测量病变长度和血管直径后,分析IVUS影像结果,综合考虑病变情况制定手术策略,精准地于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FFR值提高至0.94,整个手术过程未用一滴造影剂。术后患者症状显著缓解,3天后出院。

手术创新的背后,展现出一院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零造影剂PCI术需要医生具有丰富手术经验和非常成熟的影像技术,以及医生、护士、技师的整体高度配合。一院心内科及导管室护士、技师团队在此次手术中展示了高超的手术技术及高质量的团队配合,体现了心内科团队影像及手术技术的新高度,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