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一院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时间:2019-11-20 11:04:354  作者:陈英翔 陈华 摄影:马振  点击:

11月15日,一院南岗院区中心手术室进行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手术,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一院的第二天,普外科开展了首台机器人手术。外科教研室主任、普外科主任孙备教授带领团队为一名中年女性胆总管囊肿病人施行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取得成功,目前病人恢复顺利。

患者王女士因上腹痛,同时伴有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找到孙备教授求治。孙备综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判定王女士患有胆总管囊肿,因该病可继发胆管炎、胆管结石、胰腺炎、穿孔、癌变等并发症,尤其随着年龄增长癌变的风险逐年增加,所以需要尽早手术。

此时,恰逢一院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根据其适合在空间狭小的条件下解剖复杂区域的特点,且具有清晰的三维成像系统和灵活的仿真手腕器械等优势,孙备决定使用机器人为患者手术。

经完善的术前准备,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主刀医生与麻醉科及手术室团队紧密配合,哈医大一院首台机器人手术顺利进行,术者在距离手术台不远的中控台操控机器人,进行各种精细操作,精准切除了胆囊和扩张的肝外胆管,并进行了肝管空肠Roux-Y吻合,完成了重建。手术历时2小时,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疼痛极轻,次日即离床活动,目前无并发症,手术成功。

孙备介绍,最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它结合了人手的灵活性和腹腔镜系统的微创优势,突破了人体操作的局限性,可在狭小的空间完成更加精细的操作;第二,控制台将动作中的颤抖滤除后可将动作实时传递到手术器械,也就是说机器消除了外科医生手部的震颤;第三,机器人手臂具有7个自由度,可540度旋转,使得原本在腹腔镜系统下因“长筷效应”难以完成的某些动作可较为容易的完成;第四,其10倍放大的三维高清视野,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即使是细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第五,主刀医生可以坐位完成手术,最大限度节省医生体力、延长外科医师工作年限;第六,借助达芬奇机器人外科系统,医生可以逐步开展更加复杂和高难度的手术,推动技术提高。

目前,该系统已广泛被普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小儿外科、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应用。为了熟练掌握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一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相关科室选派医疗团队学习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知识和运用技术。随着11月14日机器人在一院顺利装机运行,各科室专家积极预约手术,力争早日让高科技医疗设备服务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