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医大一院第六批援藏医疗队员,右起:王巍、李军、吴祥松、邱前义、李玉玲、张松
在第六批援藏医疗队中,来自哈医大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的王巍医生,在发生重症肺炎后,经过两周的治疗依然坚持返回岗位坚守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抒写了对雪域高原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怀。
高烧不退确诊重症肺炎,依然牵挂藏区百姓坚守岗位
王巍于今年4月25日抵达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对口援藏工作。博士毕业的他今年42岁,一米八十多的大个子看上去非常结实。虽然体格壮硕,但王巍的高原反应同样也比较严重,他的血氧饱和度一直只有80%,血压151/115mmhg,心率112次/min。在康马县工作近3个月后,6月中旬开始出现了发热,起初他以为是高原反应导致的,虽然发热的症状时好时坏,但是他还是把援藏工作放在首位,没有任何休息和请假。就在6月29日前后一周的时间,他发热症状明显加重,就连走路都走不动,高烧39℃不退。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拉贵同志紧急安排车辆将其送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一同援藏的医务人员全程陪同。经肺部CT检查后发现,王巍得了重症肺炎,肺部出现大面积片状阴影,病情十分严重,随后被转入成都市华西医院成办分院治疗。
在成办分院住院后,王巍接受了重症肺炎的系统治疗,整整住院两周,在这期间,由于高烧不退,王巍一度处在昏睡的状态。刚开始是同事照顾他,后来需要做支气管镜需要家人签字时,他才让同事通知远在厦门的妻子过来探视。
两周住院治疗后,医生、同事、家人都劝他再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彻底恢复后再回到工作岗位,毕竟肺部大片实变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肺部功能没有完全恢复,彻底恢复至少需要1-2个月的时间,这时候回去万一再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和并发症就更加危险。但是王巍坚决没有同意继续住院观察治疗,而是开了口服药,在7月18日再次回到康马县,继续坚持援藏工作,而这时候由于肺脏没有完全恢复、扩张功能不够,他其实相当于只有一个肺能呼吸工作。王巍说:“我自己是医生,我身体的恢复情况我了解,没问题。康马县还有很多藏区同胞等着我,我要回去!”
就这样,王巍带着还没有完全康复的身体,带着口服抗生素返回了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
双博士家庭,东北、东南、西南三地遥望
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41期口腔医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王巍和自己的妻子王金辉都是博士毕业的优秀医务人员。妻子王金辉如今远在东南的厦门工作,而他自己则在西南的藏区援藏,只剩下13岁的女儿与74岁的父亲和69岁的母亲留在东北,一家人在祖国大地的三个角落彼此遥望。13岁的女儿如今已经上初二了,但是由于父母都从事医务工作,又执行特殊的工作任务,王巍的女儿这期间一直是爷爷奶奶接送学校和照顾生活。
说到家里人的时候,王巍充满了对父母和女儿的愧疚,老父亲一直患有高血压、老母亲也有腰间盘突出的疾病。两位老人一直帮着他们夫妻俩照看孩子,王巍说:“父母帮助我们承受了太多辛苦,真得是很对不起他们,等援藏工作结束后我一定要好好弥补家人。”
其实,王巍的父母也一直不想让王巍远离家门,但是听到王巍是代表黑龙江去西藏支援,老人们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告诉王巍,放心去工作,家里还有他们老两口,有什么事情会随时和他视频联系。
王巍的妻子王金辉,和王巍是大学同学,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的优秀博士生。当初王巍决定参加援藏工作的时候,妻子王金辉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她知道,这是丈夫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她默默地支持就好。
王巍转院至成都华西医院成办分院的时候,王金辉还毫不知情,直到当王巍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需要家属签字的时候,王巍才简单地告诉她:“需要做一个支气管镜,有空过来看一下!”
同样是学医出身的王金辉心一下揪了起来,什么样的疾病需要做支气管镜?病情到了哪一步?心急如焚的她连夜买了去往成都的机票,于当晚12点多抵达成都,进了医院,看见王巍在床上已经烧得迷糊过去的时候,王金辉再也控制不住眼泪:“我的丈夫就是太靠谱了,从上大学到现在,他一直就没变过!”
践行初心、承担使命,无愧于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
2019年7月20日至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率我省党政代表团赴西藏自治区考察学习、对接对口支援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时指出: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交给黑龙江的光荣政治任务,是黑龙江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项对口援藏任务。
王巍还有一个身份是哈医大一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房党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和援藏工作中,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次援藏医疗队员派遣过程中,由于科室内有援疆的、有出国学习的,科室人手紧张,王巍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主动向组织申请:对口援藏是国家长期战略,是党中央、总书记和省委交给哈医大一院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能够代表哈医大一院、代表黑龙江参加援藏工作是他这辈子最神圣、最光荣的事情,恳请组织批准!
经医院研究决定后批准了王巍的申请,这也是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最短缺专业-口腔科的需求。在哈医大一院援藏医疗队没有到来之前,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没有固定医生,一直是由外科医生兼职,而王巍的到来,填补了这一空白。

集体培训

王巍医生为医务人员授课

王巍医生指导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进行操作
王巍带着初心、肩负着使命,在到达雪域高原后,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他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口腔科常规制度的制定,为当地医务人员讲解口腔科有关专业知识和操作,为当地医生进行集中培训和操作示范,以期在援藏工作期间,尽可能提高当地卫生系统对口腔科病人处置的医疗技术能力。同时,与援藏同事一道为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评审二级乙等医院组织、完善评审相关工作。
由于当地口腔科专业资源配置匮乏,由王巍牵头,与援藏同事一起筹措资金,为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购买了短缺、匮乏的口腔专业必备的麻醉药品、器械、口腔专业书籍等,价值两万余元,大大缓解了藏区同胞口腔专业就医的需求,打破了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零的历史。
拉贵介绍,藏区同胞没有口腔保健和护理的概念,很多人都是牙疼后用土办法把牙拔掉,要不然就要去很远的日喀则市拔牙,来回出行特别不便,当地也没有专科治疗医生。康马县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由于口底间隙感染,导致右侧脸部肿大伴有疼痛,已经挺了好长时间不能解决。王巍为老大娘做了手术,行脓肿切开引流后经过对症治疗,老大娘脓肿解除了、肿大疼痛的症状消失了,也消除了继续肿大引发呼吸困难窒息的危险。
还有一位已经怀孕5个多月的孕妇,由于牙齿发生龋齿腐蚀,累及神经,让孕妇疼痛难忍,经过王巍专业的操作,将牙拔除,保证了孕妇孕期的正常饮食和规律生活,一直被患者和家属感谢。
拉贵对王巍的评价是 :“特别能干、特别能吃苦!”
党的光辉始终照耀着雪域高原,照耀着康马县藏区同胞。王巍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践行着医务工作者一切为了人民的神圣使命。而他在援藏工作中,在雪域高原上,也经受了思想的再次洗礼,升华了自己的初心,用王巍的话说:“尽管工作还不到三个月,但是他已经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浓的感情,一定要在援藏工作期间多做事、多做工作,多给藏区百姓留下有用的东西。”在王巍的身上,体现出的是哈医大人、一个朴素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援藏精神、一个医者践行医学誓言、不忘初心、追寻使命的工作足迹。
王巍援藏工作任务一年的时间还远远没有结束,哈医大一院援藏工作也从未停歇,从2016年开始至今,哈医大一院在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的工作安排下,已向藏区派遣六批次近20人的专业医生进藏,诊治患者近400人、各种检验700余例次、教学查房70余次、业务讲座20余次、各类手术十余例、为藏区3000余名百姓提供体检化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