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一院两周内成功完成两例肝移植“换肝”手术

时间:2018-12-14 17:07:134  作者:陈英翔  点击:

器官移植被称为二十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素有“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称。在器官移植中,肝移植被认为是普外科领域中的“珠穆朗玛峰”,不仅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更需要高水平医院多学科高度协调合作方能顺利完成。作为我省唯一具有肝移植资质的医院,在两周时间里,哈医大一院成功完成三例器官获取,两例肝移植,两名终末期肝病患者通过肝移植在哈医大一院“重生“,生命均得以延续。

八年前献血被拒一查竟感染乙肝 反复呕血肝移植成唯一出路

12月9日上午,在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移植病房,50岁的夏先生斜靠在病床上静静地晒着太阳,一只手放在腹部。“十几天前,我还是一名被医生宣判‘死刑’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真没想到明天就要出院了。”夏先生不知道给自己捐肝的好心人是谁,但他知道,因为这位好心人的馈赠,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8年前,家住哈市的夏先生一次无意间路过街头献血车,便起了献血的念头,可是当护士验完血,夏先生却被告知血液不合格。“本来想献爱心的,却被拒绝了。”疑惑不解的夏先生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患上了乙肝。

虽然一直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夏先生病情发展很快,最近这两三年,进入到了肝硬化阶段。今年三月份,夏先生来到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进行了肝移植登记,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给杨海彦医生打去电话,然而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请再耐心等待一下”。而这期间,夏先生因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多次呕血、昏迷送医抢救,换肝迫在眉睫!

不久前,夏先生突然接到杨海彦医生的电话,“现在有一个合适的肝源,你能来医院吗?”“能!”放下电话,夏先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一院十余个科室通力协作 五个半小时“换肝”手术宣告成功

11月21日,在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调员的见证下,夏先生的肝移植手术顺利进行。依托省卫健委的支持,哈医大一院OPO团队、医务部、脑死亡判定团队、心外ICU团队、宣传部、药学部、病理科、影像科、重症监护室(ICU)医护团队、护理支持中心、检验科、输血科、肝脏外科手术与护理团队、手术室麻醉与护理团队、腹部超声科移植团队、感染科、消化内科等十余个科室派出了“精兵强将”,几十名医护人员通力协作,完成这场爱心接力。

取肝、修肝、切肝、接肝……手术室里的气氛严肃而又紧张,空气仿佛都凝结了。医生们心里带着敬意,每一步操作都小心翼翼,历经五个半小时的努力,“换肝”手术终于宣告成功。夏先生术后第一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在重症监护室经过五天的监护后,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被转至肝脏外科病房继续治疗。“手术前,我的脸色铁青,眼睛无神,腿部浮肿,由于腹水好几年都没睡过一个好觉了,手术后我的脸色变了,浮肿没了,睡眠也得到了改善。”在谈到“重生”后有什么愿望时,夏先生笑着说:“如果有一天生命走到了尽头,我也会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回报社会。”

“一台高精尖的手术取得成功,代表着一所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和医院各部门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肝移植团队的实力。”在哈医大一院普外科孙备主任看来,肝移植不单纯是肝脏外科的事,它是包含技术、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协调体系,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完成。每一台肝移植手术成功的背后,都有很多人在为之默默的奉献着、努力着,而这一切都是以捐献者及其家属奉献的大爱为前提的。

27例肝移植手术全部成功 技术已不是难题 捐献率低成移植瓶颈

肝脏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脏器,它的功能是其他任何器官都无法替代的。目前,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为我省唯一一家具有肝移植资质的医院,2014年,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完成我省首例成人亲体间活体肝移植。2015年1月1日,公民自愿捐献作为移植器官唯一合法来源,我省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从无到有,数量逐年递增。截至目前,哈医大一院已经成功完成27例肝移植,其中,年纪最大的65岁,最小的32岁,手术成功率100%。

在器官移植领域,肝移植一直被认为是肝脏外科乃至普外科的“珠穆朗玛峰“。但在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陆朝阳教授看来,如今肝移植技术已经不是难题,捐献率低成为阻碍肝移植工作开展的瓶颈。

等待肝移植,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也是生命与死神的较量。然而大多数患者常常在等待中失去了生命。“黑龙江地广人稀,加上人们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深,与发达省份相比,捐献率很低。”陆朝阳说,医护人员往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发现、动员潜在的捐献者,征得家属的同意。很多时候谈得差不多了,突然一个亲人跳出来不同意,捐献就无法进行。

肝病患者对病情要有正确的认知 合理选择移植的时机很重要

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来说,继发恶性肿瘤的几率很高,如果不及时接受肝移植,预期寿命不会超过两年,期间一旦出现感染等其他情况,生命随时会有危险。

但现实情况却是,“患者永远觉得移早了,医生永远觉得来晚了。”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杨海彦教授说,除了在捐献观念上有误区,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很多人在选择移植的时机上也有误区。“有的患者觉得我的肝还能用,现在谈移植还太早;有的认为移植风险太高,担心下不来手术台。”往往等到病情加重,人快不行了才跑到医院要做移植,这时却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我们医院最近新开设了肝移植门诊,除了为肝移植术后患者提供随访服务,也会为那些具有移植适应症的患者进行答疑解惑。”杨海彦说,希望每一位终末期肝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合理选择移植的时机,让生命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