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25岁小伙气管断裂 二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打通生命通道 创造生命奇迹

时间:2018-12-07 14:46:564  作者:李华虹 曹玥  点击:

一呼一吸间,你可能意识不到气管的存在,但却是我们进行呼吸的关键部位,因为有了气体交换,人才得以维系生命。也正如此,气管被称作我们的“生命通道”,一旦气管断了,人就会很快没命。

在一个月前,建筑工人小洋(化名)因为工作操作失误发生意外,导致气管断裂一分为二,情况危急,生命随时可能终止。最终,在哈医大二院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以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强强联合的救治下,术后13天小洋成功脱离危险,转危为安,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目前小洋已经脱离呼吸机,意识清醒,可以自主呼吸,正常饮食,身体与常人无异,顺利出院。

无法呼吸的痛 气管一分为二

一个月前的一个傍晚,对小洋来说是一场噩梦。当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平房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着桥体安装的工作,不知怎么的,他在安装工作中分了神,一个环节操作不当,还没等小洋反应过来,千斤顶上的一个铁片零件因为压力作用被飞速地弹了出来,直接砸向胸部,被砸中的一瞬间,小洋胸口剧痛,呼吸困难,随后便失去了意识。工友发现他受伤后,立即将其送到了哈医大二院急诊科。

到达急诊科后,医生立即对他进行了CT检查,诊断为胸外伤、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和纵隔气肿,因此将小洋转到了胸外科二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

当晚胸外科二病房值夜班的雷加吉主治医师接诊了小洋。“当时看到小洋胸口有轻微外伤,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每一次呼气和吸气都显得极为困难,一呼气,脖子皮肤轻微鼓起来;一吸气,皮肤凹陷,这些都提示小洋的伤可能不像表面看起来的一个小伤口那样简单。加上CT诊断结果我就怀疑有可能是气管断裂,所以立即请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会诊。”雷加吉主治医师说道。经过进一步检查,验证了医生的怀疑,小洋是气管断裂!

气管断裂,是致命性的,意味着随时可出现窒息死亡,只有尽快实施气管吻合手术,将断裂的气管接上,小洋才有生还的可能。雷加吉主治医师立即联系主任徐广全教授和其他相关手术科室。

最强专家团队连夜赶来 手术麻醉凶险重重

接到医院的电话后,胸外科二病房主任徐广全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鸣教授、麻醉科席宏杰医生和岳云医生都纷纷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哈医大二院最强专家团队争分夺秒,对小洋进行了会诊和手术方案讨论。

刘鸣教授介绍,气管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上部接喉头,下部分左右两支通肺。而小洋气管断裂的位置正好是在颈胸交接处,也就是锁骨的地方,此处断裂是十分凶险的。这个地方断裂给手术造成了巨大难度,断裂的气管远端已经缩到了胸骨下,手术麻醉插管就是一大难关,如果没有办法麻醉也就做不了手术,那将必死无疑。如果可以顺利麻醉进行手术,也有可能因为切开颈部后无法快速准确找到远端的气管,小洋没有等到气管缝合上就失去了生命。

麻醉科席宏杰教授和岳云教授对麻醉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决定进行全麻气管单腔插管,接机械通气,从而保证可以顺利麻醉。

“小洋的颈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囊’,现在依靠外部的机械加压通气将气体‘硬挤’到身体里,虽然气管断裂,但因为有外皮保护,所以形成一个假性气道,由此暂时维持住他的血氧,不至于很快丧命。但当进行气管吻合手术时就要将颈部‘气囊’切开,也就没有了通气,如果不能迅速找到断裂的远端,小洋就会失去生命,无法挽回。由于远端气管已经缩到胸骨后,所以手术方案最终决定先将胸骨打开找到远端气管,然后切开颈部进行吻合。”徐广全教授和刘鸣教授进行术前手术方案讨论。

生死时速命悬一线 生与死就在“两分钟”之间

两分钟--一百二十秒。医学上表明,气管断裂吻合手术中将颈部打开后,医生必须要在两分钟之内将断裂气管的两端成功吻合,否则患者将必死无疑。

滴、滴、滴……,手术室里一片安静,只能听到生命监测器发出的声音。在席宏杰教授和岳云教授精湛默契的配合协作下,手术顺利麻醉。“患者现在的血氧维持的很好,可以进行手术。”麻醉科席宏杰教授向准备进行开胸的徐广全教授说道。

听到席教授的话,徐广全教授开始进行开胸手术。快速顺利地劈开胸骨后,紧接着将颈部切开。胸腔顺利打开的一刻,可以看到气管已经完全断裂,在一片鲜红的胸腔远端的气管已经无法分辨,生命监测器响起了报警声,生命的两分钟倒计时正式开始。

“血氧在持续下降,62、61、60…”,手术室里医生们屏住呼吸,目光投向正在手术台上的徐广全教授。时间在一分一秒流失,血氧在飞速下降,徐教授全神贯注有条不紊的在一片血肉模糊的胸腔里,小心翼翼地寻找远端的气管,在35秒后,终于顺利准确地找到已经脱离原本位置三厘米远的断裂的气管,徐广全教授立即将麻醉的气管插管插入远端,建立气管通道,保持通气后血氧终于开始逐渐回升。最终,凭借多年的经验,徐广全教授顺利将断裂的气管两端吻合成功,避免了二次手术和体外循环。小洋的生命暂时保住了。

手术成功后,小洋转入了重症医学科四病房,他还需要经历术后的抗感染和呼吸治疗等难关。

连闯难关康复出院 多学科协作创奇迹

重症医学科四病房主任叶明教授介绍,救治气管断裂的患者手术成功是第一关,之后还要经历漏气、切口感染、胸腔感染、肺部感染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难关。经历过重创的患者,在意识清醒后有可能会出现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悉心的陪伴和护理。

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加上小洋年轻身体素质较好,在重症医学科24小时的严密监护和治疗下,术后感染很快得到了控制,各项指标每天都在不断地趋于好转。术后第十天停止了使用镇静剂,小洋顺利苏醒过来,意识说话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有轻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全红佳护士长了解到情况后,悉心陪伴护理小洋,病区的其他护士也每天不断的给小洋鼓励,渐渐的小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术后第13天,小洋顺利转回到胸外科二病房。

徐广全教授表示,气管断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外科急症,多数患者在受伤之后会马上窒息死亡,能及时送到医院的患者也要闯过麻醉、手术和术后感染等重重难关,是对一所医院综合实力的考验,在临床上救治成功的病例并不多。此次小洋的成功救治,离不开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专业精湛的技术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最好的体现,也是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