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一院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实地评审

时间:2018-09-04 16:30:124  作者:张新浩 摄影:张新浩  点击:

8月30日至9月2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市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加强合作研究,共推学科发展”。会上公布了110家通过PCCM科室规范化建设评定的医院名单,哈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得三级医院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鉴于现阶段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设面临不均衡、不规范、医生水平非同质的发展现状,推动学科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科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发起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旨在从建制、设施、人员、业务能力、管理、文化等方面设立学科建设标准,以规范化建设科室,推动全国呼吸学科的同质化发展壮大,为医疗业务开展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科室平台。

目前,项目实地评审专家组已完成2批191家医院的实地评审工作。现阶段,全国已有800余家医院报名申请。

此前,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云春梅教授、包头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常晓悦教授组成的PCCM专家评审组,于8月9日来到哈医大一院,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评审。哈医大一院副院长陈力、教学系统负责人薄红带领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务部等相关负责人参加评审会。

会上,哈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霍建民教授汇报了该科室PCCM规范化建设具体情况,详细介绍了科室在医疗、管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具体情况,根据行业标准逐条解读,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

会后,专家组先后到哈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RICU、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肺功室、呼吸内镜室和病房实地考评,并对随机抽选的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了现场提问,随机挑选住院患者就规范用药和医患沟通等问题进行了解。

据哈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霍建民介教授绍,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长期居城乡居民各系统疾病前列。当前,我国呼吸疾病防治体系与呼吸学科建设滞后,难于应对日趋严峻的发病形势,亟需加强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创新防治模式。此次通过相关评审,必将极大推动哈医大一院乃至全省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

据介绍,哈医大一院原呼吸内科是黑龙江省最早成立的呼吸病专业科室,始建于1950年,为黑龙江省编制最齐全的呼吸疾病专业科室,2017年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开设呼吸一病房、呼吸二病房、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四病房、群力病区、支气管镜室、肺功室和血气分析室、睡眠呼吸监测室;现编定床位260张。现有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8人,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讲师14人、助教20人,主管技师1人。学科在全面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应用弹性酶抑制剂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重度肺心病和肺性脑病的抢救、难治性哮喘的治疗、重症肺炎的诊治、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肺间质性疾病的防治、盐疗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癌的诊断和肺栓塞的诊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具有一定特色。近年来,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经气管镜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等新技术,收到良好效果!还开展了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以及VTE和急性肺栓塞、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规范化治疗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受广大患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