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黑龙江省肝脏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传递最前沿的诊疗技术和最新的治疗理念,更好地服务于龙江百姓,9月8日,由黑龙江省医学会和黑龙江省医师协会主办,哈医大二院感染科二病房承办的“黑龙江省医学会肝病委员会脂肪肝学组第四届年会、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肝病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首届冰城肝病高峰论坛”在哈医大二院召开。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太和、黑龙江省医学会副秘书长张秋滨、哈医大二院党委副书记王培军出席会议并致辞。200余名基层医院的感染病科、肝病科医生参加了会议。大会主席由哈医大二院感染科二病房主任杨宝山教授担任。
本届高峰论坛邀请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段钟平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三科主任邢卉春等十数位国内肝病治疗领域的著名专家,围绕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与免疫治疗、肝硬化腹水及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干预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会上,专家们聚焦于重症肝病终末阶段患者的营养状况,在重症肝病营养治疗新观念上一致认为: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治疗至关重要,这一理念应该始终贯穿于重症肝病和终末期肝病治疗的始终。这为提高终末期肝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开辟了新的思路。
大会主席杨宝山介绍,肝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一系列复杂的肝病谱,严重危害着我省人民的生命及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病领域出现了多种新生药物,使丙肝成为了可以治愈的疾病,乙肝在规范化的诊疗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乙肝引发的不可逆转的并发症也随之大大减少。然而,目前我省各地区对于肝病的诊治水平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对于酒精肝、药物肝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健康宣教、筛查与管理不足,广大老百姓对这些疾病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杨宝山教授表示,今后将带领黑龙江省医学会肝病委员会脂肪肝学组和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肝病委员会继续努力,加强肝脏疾病的宣传,提高百姓对肝病的认识,对于多种不同肝病形成统一、规范的治疗标准,使城乡基本医疗理念均等化,规范肝脏疾病的诊疗和管理,提升区域性诊疗水平。
老人不知患有肝炎 急性爆发竟致肝衰 专家指出:肝病应重视早期治疗
家住黑龙江省桦南县的孙大娘,今年65岁。两个月前,平日里身体硬朗的老人突然出现乏力、吃不下饭的情况,原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休息休息就能恢复,谁知,症状却越来越重,眼睛和皮肤也开始发黄,小便发红,偶尔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的情况。家属将老人送到当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老人竟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据老人的儿子介绍,老人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感冒发烧的次数都很少,一家人也从来不知道老人患有肝病,这次病情发展迅速,尽管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护肝治疗,但是老人的病情仍持续加重。经过当地医院推荐,一家人慕名来到了哈医大二院。
老人转入哈医大二院感染科二病房时,面容蜡黄,已经无法下地走路。杨宝山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老人病情已发展为肝脏功能衰竭,便立即与颜炳柱副主任医师为老人制定了严密而周全的治疗方案,争分夺秒的与病魔赛跑。在及时给予老人综合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安排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并进一步加强补充老人病情恢复所需的凝血因子。最终,经过一个月的专业治疗,老人终于转危为安。
杨宝山教授介绍,在我国,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戊肝等)是导致肝衰竭的常见病因。孙大娘虽然原本只是普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因为从未接受过系统的抗病毒治疗,所以当乙肝病毒活动大量复制呈现爆发性的肝脏损害时,病情极难控制,造成了极大的生命威胁。对此,杨教授提醒:平时应注意爱护肝脏,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切忌当病情发展到无法忍受时才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