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我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顺利转出ICU 喜迎术后第一个生日

时间:2018-08-07 08:11:594  作者:李华虹 方若冰 摄影:杨帆  点击:

8月3日,我省首例DBD序贯双肺移植手术患者李某云(化名)怀着重生的激动和喜悦,迎来她术后第一个农历生日。这也是她在转出重症医学病房(ICU)后第一次见到家人,面对亲人和医务人员送来的生日蛋糕,她热泪盈眶,感激与喜悦溢于言表,她表示自己能够获得重生,要感谢家人的不离不弃和医生们的高超医疗技术。据悉,术后第八天的李某云转出重症医学科病房(ICU),进入胸外科一病房继续进行后续治疗与康复训练,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可以下地行走,身体状态逐日转好。

7月19日,历时5小时,动员近百名医务人员,十多个科室联合开展的黑龙江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DBD(脑死亡器官捐献)序贯双肺移植手术在哈医大二院完成。黑龙江籍女子李某云终于等来了这场救命的医学战役,结束了困扰她十余年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迎来生的希望。在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中日友好医院陈静瑜教授带领指导下,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团队、麻醉学科、呼吸病学、重症医学等学科通力合作,共同实施了这项高难度手术,谱写了生命的奇迹。

7月27日上午11时,术后第八天,患者在ICU医护人员的护送下顺利转出ICU,距离“重生”又再近了一步。医务人员为李某云送来了手机,她第一时间与丈夫取得了联系。十余年间,李某云每喘一口气都是煎熬,入院之前,她每天卧床,经常跪在床上才能入睡。手术结束后,虽然她现在身体仍然虚弱,肺功能还需要更多康复训练,但能够平躺,能够顺畅地呼吸,已经让李某云非常兴奋。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她给丈夫发送了一条深情的微信:“老公,我爱你!”字里行间,充满了重生的喜悦和对家人的感激。

农历六月廿二是李某云48岁的农历生日,家人和医生给她买来了蛋糕,庆祝她获得重生,祝福她早日康复。李某云的丈夫也终于和妻子面对面说上了话,自从李某云手术以后,他仅仅在ICU里匆匆见面,那是妻子还十分虚弱不能说话,转出ICU后李某云也一直住在隔离病房。真真正正再看到妻子,她可以起身行走,可以和他说话,让李某云的丈夫笑的合不拢嘴,不停地和妻子打趣,逗她开心。

李某云家住青冈县农村,家里只有十几亩地,从前身体还好的时候,李某云操持家务,丈夫务农,儿子学习成绩好,日子虽然清贫,但也非常幸福。数年前李某云因严重的慢阻肺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丈夫一人身上。为了给妻子看病,还要供考上大学的儿子读书,李某云的丈夫就在周边打零工赚钱,亲戚朋友和邻里也常常接济他们。随着李某云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丈夫只好放弃工作在家陪护,家里也从此几乎断了生活来源。李某云感觉自己成了丈夫儿子沉重的负担,一度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

然而,即使生活再艰难,一家人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四处求医,坚决地为李某云治病。在隔离病房里,李某云说:“没有老公和儿子的支持,我一定撑不到现在,这次大难不死,一是要感谢医生们的高超技术,再就要谢谢我的老公,对我不离不弃。”丈夫在一旁略显腼腆,小声地安慰她:“人活着最重要呀,钱没了可以再赚嘛。”李某云不禁热泪盈眶,对未来的生活燃起了信心。劫后余生,让李某云百般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健康,李某云表示,现在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恢复的效果很明显,以后自己康复出院,还可以承担起家务,也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丈夫就不用天天陪在身边照顾,儿子也快要大学毕业可以独立了,家里很快就可以渡过难关。

据重症医学科(ICU)B区主任王怀泉介绍,李某云术后的治疗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历了多次有惊无险的抢救过程后,各项指标才逐步开始平稳。患者术后当晚一度循环难以维持,医生们采用严格监控输血速度,同时采用各种治疗手段终于改善了患者循环。但当天半夜,患者又发生了出血风险,经一夜抢救,至术后第二天早,患者生命体征终于平稳下来,渡过了有惊无险术后24小时。此后,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逐渐好转,呼吸也开始顺畅,术后第二天便顺利脱机拔管。术后第三天,患者生命体征进一步平稳,可自主坐起,间断地少量喝水,间断脱离呼吸机。术后第四天患者开始少量进食,喝粥、吃小面条,同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咳痰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并逐渐离床。

王怀泉主任介绍,患者术后24小时后,就早期使用了肠内营养支持,早期的呼吸功能和肢体功能训练,严格的无菌控制感染,高强度的护理,这些都是保证患者能够安全度过术后围手术期,并快速康复的重要保证。

据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介绍,目前患者排斥反应平稳,基本生命体征、血气、化验指标基本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生活可以自理,可以自己洗脸刷牙和进食。由于肺部是直接接触外界的器官,每一次呼吸都与外界相通,因此未来的治疗重点仍然以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严格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在排斥反应监控方面,患者的超级排斥反应期已经渡过,但仍要防止血管排斥、支气管排斥等复杂的排斥反应,也要预防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仍然需要严格的隔离防护,远离人多场所和灰尘,因此,胸外科抽调了高水平的护理团队昼夜看护,严格控制肺移植患者无菌环境。

据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焦军东介绍,以慢阻肺为例,目前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主要死因,患病人群的总体趋势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黑龙江省是我国慢阻肺等重症肺部疾病的高发地区,环境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大量患者存在于农村和偏远地区,这些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根治性手术就需要肺移植。然而由于肺移植技术要求较高,加之供体来源稀缺和转运时间短等因素的限制,黑龙江省肺移植技术开展比较缓慢,大量重症肺功能损伤、重症慢阻肺疾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医治,提高肺移植手术能力和技术是当务之急,对提高我省肺部疾病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掀开了黑龙江省脏器移植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