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癌症数据最新报告,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居民从0—85岁,累积患癌风险为35%,这意味着,每个人一生的癌症发生率都在三成以上。在各类肿瘤中,喉癌是头颈部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发病率远高于江南各省,其中东北地区的喉癌发病率近年来增高趋势明显。
据哈医大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鸣介绍,喉癌是发生在喉腔的恶性肿瘤,也可以是其他部位癌症转移过来的。根据喉癌发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早期仅仅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刺激性咳嗽,或者有声音嘶哑,晚期则表现严重的声音嘶哑,继而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以及肺、肝等器官的远处转移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前提。
饮酒+吸烟,危害大无边
今年52岁的王师傅是一名工人,平时不管多忙,他总会找出各种时间间隙,抽上一支烟,这样的习惯已经持续了30年,吸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从最初的每天一两支,到现在的每天20支;晚上到家还会喝上二两酒,自称解乏、有助于睡眠,饮酒史也有近30年的时间。近半年来,王师傅反复出现声音嘶哑,时好时坏,近一个月,声音嘶哑症状不但没消失,还越来越严重,偶尔还有梗噎感,痰中有血丝,才来哈医大二院就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鸣教授为患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发现王师傅的左声带长了一个肿物,影响了声带的闭合导致声音嘶哑,随即对肿物进行了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病理分析结果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即“喉癌”。由于发现及时,肿瘤属于早期,范围不大,刘主任决定采用CO2激光微创技术为王师傅治疗,该手术方式与传统开刀手术不同,经口腔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切割的准确性。此术式无需开刀更无需切开气管,不会对喉结构造成伤害,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过治疗,王师傅住院前后不到一周就出院了。
据了解,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喉癌的CO2激光治疗技术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微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手术器械设计不断完善,CO2激光显微手术在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广泛应用。
医生提醒:警惕喉癌的“蛛丝马迹”
哈医大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鸣介绍,喉癌男性多于女性,长期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喉癌的主要原因,两者联合存在时可产生增倍的致癌效应,其他致癌因素还包括病毒感染、环境污染、营养不良、咽喉反流和遗传等因素。
刘主任强调,尽管喉癌的起因尚不清楚,但喉癌在发生之前的确存在着一些迹象,比如喉粘膜的异常变化,包括喉的慢性增生性炎症,喉白斑等均可提示有喉癌前病变的存在,具有恶性变趋向。所以建议人们,一旦在生活中发现咽喉出现异常症状,如声音嘶哑或咽部异物感等,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通过电子喉镜的检查可以观察喉腔粘膜的微小变化。早诊早治,对于喉癌前病变甚至早期喉癌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患者器官的完整性,减少对患者生活的不良影响。
早期喉癌不开刀 微创技术优势凸显
哈医大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06年开展早期喉癌的微创治疗以来,已经为数百例早期喉癌患者解除了病痛,手术效果良好,深受患者好评。在实践中,科室主任刘鸣教授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新的解剖名词“会厌结节下凹陷”,这个对于普通人非常陌生的名词,对于喉癌微创外科却至关重要,是经口切除早期喉癌的手术路标,填补了国内外关于喉癌微创手术精细化解剖技术的理论空白,该内容被纳入国家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划教材《咽喉内镜诊疗技术》一书(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早期喉癌微创外科提供了技术保证和理论基础。刘鸣教授也因此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被邀请参加各层次的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学习班进行讲座和交流。
刘鸣主任介绍,喉癌CO2激光微创手术较"传统开刀手术"优点在于:1)显微镜下手术术野清晰,激光切割准确,出血少;2)CO2激光手术术区粘膜反应轻,术后发生喉水肿的风险小,几乎没有窒息的可能,因此术中无需行气管切开术,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3)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经口进食,不限制言语交流,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4)术后并发症少,由于颈部没有伤口,避免了感染、咽瘘、瘢痕等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手术易操作,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不但保证患者术后呼吸、吞咽和发音功能,又使得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这必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