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四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二病房完成了一例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毁损患者的手术治疗,目前患者已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最近三个月,32岁的刘女士开始反复、间断出现发热伴胸闷气短,住进哈医大四院心外二科。经过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刘女士的心脏上莫名其妙多了一个“不速之客”,这个在医学上被称为赘生物的不速之客住进刘女士的心脏之后就开始喧宾夺主,大量繁殖,释放多毒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扩散,引发了刘女士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毁损严重、伴大量反流。同时,刘女士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周围存在赘生物。
鉴于此,该院心外二科王柏春主任经过反复分析病情,决定为刘女士采取手术治疗。2月10日,在调整心脏功能、患者心功改善后后,王柏春团队为刘女士实施了感染病灶清除、主动脉瓣置换、肺动脉瓣成形及动脉导管缝闭术。术后刘女士心脏功能恢复良好,患者顺利出院。
哈医大四院心外二科主任王柏春教授介绍,人的心脏在结构上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和二尖瓣。这个赘生物可能长在任何一个瓣膜上,并肆无忌惮地攻击人体。它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几点。第一,发烧,赘生物侵入心脏后会迅速繁殖,同时释放很多毒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扩散开来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能引发菌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第二,心衰,侵入心脏的赘生物会影响心脏的结构,改变心脏的血流方向,最终导致心衰;第三,栓塞,赘生物在心脏停留以后,由于它的结构松散,很容易随着心脏的跳动脱落,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造成不同部位梗塞,包括大脑、肾脏、肠系膜、四肢、脾脏;第四,破坏免疫系统,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甚至会攻击身体的重要器官,如肾脏。
目前,由心脏赘生物造成的疾病叫做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却在逐年升高。生活中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导致这个不速之客被引狼入室。
补牙、修牙、洗牙。这些口腔操作常常会使局部黏膜产生创面,这些细菌或者致病菌就会随着血流进入到血液循坏中。细菌进入体内以后就会很容易附着在心脏瓣膜的附近,经过发展繁殖演变成赘生物。因此建议在进行口腔操作以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皮肤黏膜感染。比如皮肤上长了个疖子,没有很好的处理也会使细菌侵入到血液当中。
静脉穿刺。静脉穿刺前需要酒精、碘酒这些消毒剂涂抹在皮肤表面,但却消灭皮肤表层的细菌,而皮肤是有褶皱的,所以深层的细菌无法杀灭。当穿刺针进入血管,就很有可能将细菌带入血液中。所以大家应该遵循医生们建议和倡导的医疗原则: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如需输液也应该到正规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