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景宝是哈医大一院血管介入外科的一名医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与人体周围血管病打交道。但是1月15日,他却是以一名患者的身份被推上了手术台,所做的手术恰恰就是他所治疗范围内的疾病——下肢静脉曲张。
根据哈医大一院普外科副主任、血管介入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介绍,在医院里,像景宝一样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医务人员有很多,其中一部分人已经达到了需要手术干预的指征,但仅仅是用弹力袜控制,根本抽不出时间做治疗。
王海洋教授介绍,由于职业习惯因素,医院许多外科医生,包括各临床科室的护士们,长期处于站立状态,造成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发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病产生,就拿景宝医生来说,他和其他外科医生一样,在手术日的时候,从早上接第一台手术开始,做完排好的手术,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如此站立一整天,即使中间有短暂的吃饭和休息时间后,也难以避免静脉曲张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而社会上许多久站、久坐的职业范围,亦是下肢静脉曲张疾病高发的行业,比如老师、营业员、医护人员、司机、军人等。
王海洋教授介绍说,下肢浅静脉曲张,也叫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系指病变范围仅位于下肢浅静脉者。大多数发生在大隐静脉,少数合并小隐静脉曲张或单独发生在小隐静脉。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和静脉内压力持久增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是静脉瓣膜缺陷。静脉瓣膜缺陷与静脉壁薄弱,是全身支持组织薄弱的一种表现,与遗传因素有关。造成下肢静脉压力持久增高的重要原因,是长久站立和腹腔内压增高。目前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在全球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亿患者,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而在这其中97%的患者是有症状的,以腿部沉重,疼痛,肿胀感为主要表现。在50岁左右的下肢不适人群中,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63.9%,其中C3~C6的患者占24.3%。这其中还包括97%患者存在明显症状。
如果针对下肢静脉曲张不注意、不治疗,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后果,王海洋教授说,通常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会造成以下危害:一、血栓性静脉炎:下肢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并可伴有感染性静脉炎及曲张静脉周围炎,出现红肿疼痛,炎症消退后,常遗有局部硬结与皮肤粘连。二、损坏血管皮肤溃烂:随着时间的积累,血管扩张酸胀痛痒——蚯蚓附体凸起加重——组织变色溃烂——炸筋腿——久病不治骨髓坏死。三、深静脉血栓导致猝死:下肢静脉曲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肢体出现水肿,伴有肢体胀痛不适等,应警惕是否已经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并立即到医院行彩超检查。如诊治不及时可能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严重者可能发生猝死。
1月14日哈医大一院血管介入外科携手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301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血管外科中心、韩国金昌洙静脉曲张连锁医院,在住院处2号楼二楼多媒体会议室举行了《周围血管疾病新技术研讨班》,我省各个地市县医院血管外科相关医务工作者近100人参加了研讨班,召开研讨会的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国内国际周围血管疾病交流的平台,引起医生和社会群体对于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视、预防和治疗。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就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颈动脉狭窄等疾病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于15日进行手术演示,而其中一例手术患者就是景宝医生。
在谈到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时,王海洋教授介绍了目前国际国内比较先进的技术--大隐静脉射频消融闭合术,其优势主要有几个方面:一、微创、局麻、手术打击小、在超声下完成精准化治疗,对于静脉曲张伴随皮肤破溃.溃烂的患者可以达到和大隐静脉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一样的效果;二、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患者疼痛大大减少,缩短平均住院日,对于医生和患者均有益处。
最后哈医大一院医生提示您,做好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冬季防护:一、注意保暖,预防血栓:有研究表明,冬季血栓的发病率升高。这与室内外温差变化大、气温聚降使血管收缩,加上冬季普遍活动减少静脉血液瘀滞等因素有关。而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亦是静脉血栓高发人群,因此要注意保暖,该穿的棉裤雪地靴千万别省。一旦发现曲张静脉红肿疼痛等血栓的表现要尽快就医。二、泡脚烘腿不可取:热水泡脚,是很多人的冬日养生方式。都说泡脚能“活血化瘀”,用热水泡上半个小时,促进血液循环,能“改善静脉曲张”。然而,残酷的真相来了:热水泡脚可能会加重静脉曲张的病情!原因是加热时,下肢动脉扩张,尤其是皮肤充血,更多的动脉血进入下肢,但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热水泡脚对于本来回流不畅的静脉病患者来讲,是火上添油,加重血液淤积,甚至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皮肤上的出血点,小腿颜色变黑。三、适当增加户外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方式、适合静脉曲张患者的冬季锻炼包括:户外散步、慢跑、跳舞等,适当的球类运动或者室内温水池游泳也是很有益处。我们建议发现静脉曲张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