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一院完成超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型股骨头置换快速康复治疗

时间:2016-11-22 10:17:574  作者:张新浩  点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现在我国人均寿命已从2000年的71.4增加到2010年的74.8,这看似变动不大的数据,已经预示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实际生活中,超高龄(大于85岁)的老人随处可见。虽然人均寿命在不断上升,但老龄化势必会有全身器官及组织的退变。而骨质疏松就是极其突出的问题。据统计中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约7000万,50岁以上女性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将近80%。而一旦骨质疏松,骨折自然也就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老年人常见的各类骨折中,最影响生活质量,也是危害最大的莫过于老年人的转子间骨折,因为一旦发生,老年人只能卧床休息,由于其本身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老化,极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随时会危及生命。而年龄越大,骨折后并发症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如何应对超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成为现在关节外科的一个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哈医大一院关节外科杨成林教授对解决这类问题有着很深的理解及临床经验。近半年,10余名超高龄(平均90岁)的患者在杨成林教授的治疗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1周又成功应用关节置换术治愈两位超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一名为91岁的卢大爷,一名为95岁的毛大娘。卢大爷是一名退伍军人,但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半个月前在家里不慎摔倒,来到哈医大一院诊疗,通过X片观察,其为典型的转子间骨折。住院后,杨教授对此病例极为重视,每日都亲自到床旁,观察卢大爷的身体情况。住院的第二天,通过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杨教授敏锐的判断出,卢大爷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肺部感染,而肺部CT也印证了杨教授的判断。这无疑给治疗又上升了一个难度。但是,杨成林教授团队并没有因此退却。在积极治疗肺炎的同时,教会卢大爷踝泵运动等一系列训练,将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降到最低。就这样,过了三天,在卢大爷各项指标及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杨教授成功对其进行了人工双极头置换术。而手术只是整个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后续的康复治疗也极为重要。杨成林教授曾多次于国内外学习过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关节置换技术及治疗理念,对康复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秉承着快速康复的原则,术后第二天,在杨教授的亲自教导监督下,卢大爷开始使用学步器下地行走!说来容易,这实是对手术技术和康复理念的全面考验。术后早期下地,对超高龄老人的心肺功能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同时也是促进其早日康复,尽快恢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年纪更大的95岁的毛大娘,也是在杨成林教授精湛的手术技术和最先进的治疗理念的指导下,顺利出院的,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的非常满意。

现在对于超高龄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老百姓最关心的一般是这几个问题:麻醉风险大不大?术后恢复的好吗?会不会有什么并发症?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超高龄患者的麻醉问题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如临大敌,现有的麻醉技术可以将患者麻醉发生意外的可能降到最低。而成熟的关节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将人工双极头置换的手术时间大大缩小,手术创伤小,这也进一步降低了麻醉意外的可能,同时术者精准的操作也是术后让患者超早期下地(术后第二天)进行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这一点对超高龄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也本手术技术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