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63岁的王大娘常年腰背、膝关节疼痛,两条腿麻木无力,平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步行困难,仅能步行10余米。入院时几乎已不能行走,由轮椅推入病房。入院后,一院关节外科三病区主任杨成林教授极为重视,亲自对患者进行了详细问诊、查体并做了全面的影像学检查,综合各种病史及检查后确诊王大娘患有:腰椎管狭窄症(L4/L5),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双膝内翻畸形、伴屈曲挛缩。
王大娘的病情极为复杂,由于每种疾病导致的症状不同,故每一种手术所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单纯后路腰椎手术(PLIF)可以解除脊神经卡压,恢复双下肢感觉及肌肉力量,但是,由于双膝内翻屈曲挛缩畸形、功能障碍,患者依旧不能正常行走;双膝关节表面置换(TKA)可以解除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但双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这让患者仍然不能正常生活。而同期治疗则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其中出血、感染、术后深静脉血栓(VTE)则是最为严峻的三座大山:
首先是出血,如果三部位手术同期进行,总出血量大概为1000ml左右,但人体周身血量一共才4000-5000ml,面对可能如此多的出血,其风险之大不言而喻。其次是感染风险,同期双膝人工关节置换和选择性单膝置换临床效果相当,但双膝同期置换手术时间长,感染风险较单个膝关节置换略有增高,再加上腰椎手术,手术时间将进一步延长,术后感染风险有可能成倍增加。最可怕的还是术后深静脉血栓(VTE),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VTE)发生率约0.3%-15.5%,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20%左右,而深静脉血栓容易出现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综上考虑,同期手术治疗王大娘的三处病症(腰椎管狭窄症、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双膝内翻畸形、伴屈曲挛缩),术后深静脉血栓VTE的风险也会增加数倍。面对这样的风险和挑战,杨成林主任和整个医疗组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医者父母心,同期手术一旦成功,将一次性解决三处运动器官疾病。患者原有病症将一齐消失,术后第二日即可佩戴支具下地行走,快速恢复自主行动能力。还能够将2-3次手术变为1次手术,节省麻醉费用及住院费用约4-7万元,减少多次手术麻醉风险。
考虑到患者能得到这么多的益处,杨成林教授不畏风险,毅然向挑战发起冲击,他亲率整个医疗团队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了术前全面细致的评估,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严格、系统的术前术中管控:术前预先采集自体血术中回输、术中精准操作、严密止血、创口周围注射长效止通剂。术后抗凝,以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再从BMI到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控制、以及术后早期开始下地步行锻炼,都进行了仔细模拟、推演,并对整体手术治疗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又亲自和家属进行了详尽交待和沟通。最终决定,三个大手术同期进行。
术后第一天,杨成林医生到床旁观察患者情况,因为前期细致的准备和术中微创、精准的治疗,患者状态良好。遵循快速康复的先进理念,杨成林主任嘱咐了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患者开始下地缓慢行走!说来容易,腰椎PLIF、双膝TKA 同期手术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不多见的,因为这需要手术医师对整体病情的全面把握和绝对的自信。而医疗团队之所以敢这样做,靠的就是以杨成林主任为首的整个医疗组对整个手术的精准把握,包括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准操作。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在最快时间内恢复到最好的效果。
七天后,患者出院回家进行进一步康复锻炼。现患者恢复极好,对自身运动状况极为满意,对杨成林主任及其医疗组表达了十分真挚的感谢。作为医生,看到患者发自内心的满足,杨成林教授等人感到十分欣慰。虽然手术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压力和挑战,但是能让患者的利益最大化,治疗效果最大化,就是白衣天使的最大心愿。这也是杨成林主任一直以来所践行的行医准则:去除骨关节疼痛,恢复骨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命品质。实践证明,依靠“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细致管控”的原则,以杨成林教授为首的医疗团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多发复杂性骨关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