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夏威夷举办的2015年度美国胃肠病学会年会上,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冰熔教授展放的“经直肠纯NOTES保胆取石术及胆囊息肉切除术”手术视频,在全世界消化内镜专家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球内镜手术视频大赛第一名”。相关文章及手术视频已被《美国胃肠病杂志》(影响因子10.755)接收并即将刊用。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OTES),又称为“无瘢痕手术”,这一基本概念最早由国外专家于1994年提出,其含义是以内镜为工具,经自然腔道(口、阴道、结直肠、脐、尿道等)对胸腹腔疾病进行治疗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NOTES理念带动了整个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NOTES手术中穿腔入路建立及闭合法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消化道穿孔或瘘内镜下闭合术以及内镜下切除术的进步。 过去内镜医生对于消化道内镜检查谈“穿孔”色变,而现代消化内镜技术,尤其是NOTES相关技术的日臻完善,使许多消化道穿孔或瘘能在内镜下进行有效医治。
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胆囊不仅有存储、浓缩及排泄胆汁的功能,还有调节胆道压力及重要的分泌和免疫作用。切除胆囊既对消化功能不利,同时也会增加结肠癌的患病几率。刘冰熔教授团队于2014年底完成了世界首例经直肠纯NOTES保胆胆囊息肉切除术,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在此之前,直肠对于腹腔的角度被认为是NOTES术最理想的入路途径,但肠道的高菌群环境容易导致腹腔感染,使得这项手术始终未能在全世界大规模推广应用。针对肠道易污染的世界级难题,刘冰熔教授反复探讨和设计,自行研制出一种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肠道术野保护气囊。
该气囊取材于医用高强度橡胶材料,在体外时囊腔缩紧,内部呈真空。在内镜治疗前,通过相应器械送入拟放置气囊位置(如横结肠近脾区部位),之后往囊内注入适量空气,达到适当直径。待气囊充气和位置固定后,可以阻挡气囊上游肠管内的肠液及粪渣流至术野。此气囊结合肠道的系统消毒,能确保术野的无菌环境,使腹腔远离污染,进而避免术中及术后感染。手术完毕后,将气囊用异物钳破碎后随内镜一同取出即可。这种手术不仅保留了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胆囊,也使患者手术体表无瘢痕,痛苦减轻。在肠道术野气囊的保驾护航下,刘冰熔团队到现在已成功施行了14例经直肠纯NOTES保胆取石术及胆囊息肉切除术。目前,这项手术已成为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的常规手术,并且该手术均在外科手术室进行。病人一般可在术后当天正常饮水,3-5天即可出院。
据了解,美国胃肠病学会拥有12500多名医生,其会员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因在消化内镜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刘冰熔教授自去年起,已先后两年应邀参加美国胃肠病学会年会;并连续几年受邀在美国消化病周、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年会、西班牙国际NOTES学术会议上就中国内镜阑尾炎治疗术、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经直肠纯NOTES保胆术等内容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和壁报展示,获得国内外专家高度重视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