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哈召开了“食管癌肠内营养病例分享沙龙”,黑龙江省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食管纵隔病区主任马建群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哈医大肿瘤医院食管纵隔病区的骨干医师张金峰、杨英男担任讲者。
会议吸引了吉林省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哈医大二院、齐齐哈尔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庆油田总院等省内外专家,共同探讨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据悉,自2012年哈医大肿瘤医院食管纵隔病区建科以来,已举办了三期关于肠内营养的研讨会。前两次的会议主要是进行空肠穿刺造口及双腔营养管置管的手术观摩,护理同仁们共同探讨学习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和治疗的规范及流程。而此次会议主要以病例分享的模式,把诊疗中遇到的罕见病例及难题,进行深度的探讨、论证,达到了经验交流,互通有无的目的。
据马建群教授介绍,食管癌是胸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病人术前已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食管癌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术后应激引起的高分解代谢不仅加重了营养不良,而且还可引起病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和急性炎性损伤,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胸外科食管纵隔病区将推广食管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列为重点工作。
肠内营养即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马建群教授提出: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应首选肠内营养,因为这种方法更符合人体自然的营养摄入方式,可以维护胃肠道生理功能、保护肠粘膜屏障、保护脏器功能,是更有效的营养治疗。
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纵隔病区靳南囡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及流程,细化到利用各种仪器、表格进行入院时的营养状况风险筛查,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评估及出院后的跟踪随访,使营养治疗贯穿患者治疗的全过程,避免术后“亡羊补牢”的情况发生,因此降低了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马建群教授表示,今后将以黑龙江省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为依托,为东三省食管癌领域专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分享食管癌防治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形成专家共识,以期达到规范统一、共同进步的目的,造福更多的龙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