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雨的秋季,各类蘑菇进入了高速生长和采摘时期。除经过人工培育种植的蘑菇外,许多百姓都自发组织到山野林地采摘蘑菇食用,也由此出现了多例食用有毒蘑菇后出现各种中毒症状的患者,仅一院急诊内科自八月份以来就收治了十余例患者。为此,我校一院宣传科广邀各个电视台、网络、报纸等媒体,希望通过对此事进行集中报道,提醒广大百姓在食用蘑菇时能够提高警惕,防止再次发生毒蕈中毒的情况。
今年56岁的王大娘家住道外区,9月7日她在附近的菜市场买了点蘑菇回家炒菜吃,结果当天晚上就出现了呕吐不止的症状,不仅吃的东西全吐出来,到最后吐的胃里没有东西了就一直吐酸水,家人连夜将其送至一院急诊内科,经过医生询问病史,确定其属于食物中毒,出现了凝血障碍的相关症状,这是由于食用了有毒蘑菇导致她出现胃肠炎等疾病症状。根据王大娘的描述,她所买的蘑菇类似“口蘑”的那种小型白色蘑菇。
比王大娘更加严重的是孙大娘,家住哈市太平桥附近的孙大娘今年58岁,她同样也是在附近的菜市场看到有卖蘑菇的,就买了5元钱的白色小蘑菇,据称叫“凤尾蘑”,买回家后她将蘑菇打了个水炒,同样也是炒着吃了。晚饭后睡觉的时候,孙大娘逐渐感觉到身体乏力、有腹泻的感觉,随后她基本上跑了一晚上的厕所,仍未见好转。到第二天临近中午的时候,脸色已经刷白,出现了寒战、休克的症状,被邻居紧急送往一院急诊内科。经查,孙大娘也是属于误食有毒蘑菇导致的“毒蕈中毒”,但是孙大娘的情况比较严重,各种检查结果显示孙大娘处于休克状态,有肝脏功能损害的表现,有溶血表现,其他生命体征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孙大娘被立即送进了ICU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经过9天的监护治疗后,终于把孙大娘给救了回来,目前在一院急诊内科恢复中。
一院急诊内科主任王秀杰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介绍,由毒蘑菇导致的“毒蕈中毒”,影响人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侵犯胃肠系统,此类中毒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炎表现,到医院经过补液、对症治疗后容易好转,观察无碍后即可出院;二是侵犯神经系统,此类中毒患者常常表现为幻视、幻听、昏迷、抽搐等症状,严重者直接导致休克、呼吸骤停等;三是侵犯肝脏、肾脏等器官,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此类患者直接损害的表现就是肝功、肾功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导致急性肝衰竭,需要人工肝治疗,损害到肾脏时表现为进行性肌酐升高,造成肾脏衰竭,需要透析等手段治疗;四是侵犯血液系统,此类患者是最严重的中毒,常常被毒蘑菇中蕴含的溶血毒素侵犯血液后杀死红细胞等人体细胞,导致溶血症状的出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食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剧烈的腹痛、腰痛等,治疗手段上比较复杂,预后效果往往不好。
王秀杰主任强调,每年的八、九月份都是人们吃蘑菇的旺季,每年因误食毒蘑菇导致各类毒蕈中毒的患者也多集中在这一时期,今年中毒的患者人数要高于往年,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的也不是没有。她建议人们尽量不要食用野外采摘的蘑菇,遇到类似的中毒情况,应立即大量喝水,催吐,将有毒食物排出体外,并就近立即到医院进行洗胃、导泄、消炎、补液等相关急救措施,让医生判断中毒程度,制定相关治疗方案,才不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