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哈尔滨NOTES暨内镜治疗技术国际高峰论坛”上,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冰熔教授为来自海内外的近300余位业内专家进行了纯NOTES保胆术的消化内镜现场操作演示,受到与会同道的极大好评。到目前,刘教授和他的团队已完成12例经直肠NOTES保胆手术,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有的12例。相关临床成果今年已多次被欧美著名内镜专业期刊发表,最新一篇临床科研文章又被世界著名消化病领域顶级的《美国胃肠病学杂志》)接收并即将刊用。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又称为“无瘢痕手术”或“阿努比斯手术”,是指经口、阴道、结肠、膀胱等自然腔道置入软性内镜到达腹腔,在内镜下完成阑尾、胆囊、脾脏、卵巢、子宫切除及胃肠吻合等微创手术操作,实现对腹腔、盆腔疾病的微创诊疗。与开腹及腹腔镜手术相比,NOTES入路隐蔽,体表无创口,创伤微小,术后腹壁无搬痕,尤其适用于一些瘢痕体质者。自2004年由国外学者首次提出以来,NOTES手术目前已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同与接受。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已发表的文献与报道中,在人体进行NOTES手术的入路途径绝大多数为经胃及经阴道。经阴道NOTES引起解剖结果所限仅限于女性,且路径较狭窄;经胃NOTES对于上腹部器官易受到内镜角度及内镜的不稳定性限制。相比之下,经肠道NOTES因其对上腹部器官可视性高,而被公认为是更加有效的“通路”。尽管直肠对腹腔的角度被视为NOTES技术最理想的入路方式,但经肠道NOTES手术在世界范围内仍无法大规模地开展,是因为肠道的高菌群环境极容易导致腹腔感染,这正是经肠道NOTES难以应用于临床的最大障碍,同时也是经肠道NOTES的研究仅见于动物实验的重要原因。
针对肠道易污染的顶级世界难题,刘冰熔教授带领团队反复探讨和设计,自行研制出一种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肠道术野保护气囊。此气囊取材于医用高强度橡胶材料,在体外时囊腔缩紧,内部呈真空。在内镜操作之前,通过相应器械送入拟放置气囊位置(如横结肠近脾区部位),之后往囊内注入适量空气,达到适当直径。待气囊充气和位置固定后,可阻挡气囊上游肠管内的肠液及粪渣流至术野。在气囊的帮助下,再结合肠道的系统消毒,就能确保术野的无菌环境,使腹腔远离污染,进而避免术中及术后感染。手术完毕后,将气囊用异物钳破碎后随内镜一同取出即可。
在气囊装置的保护下,自2014年至今,刘冰熔团队已开创性地实施了12例经直肠NOTES保留胆囊取石术及胆囊息肉切除术。在将创伤降至最小并极大程度地减轻手术并发症的同时,完成了对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治疗。今年41岁的赵先生,两年前体检时发现胆囊多发息肉,当时没有引起重视,今年再次超声复查时,发现胆囊多发息肉较前明显增大,最大者达到10毫米。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胆囊不仅有存储、浓缩及排泄胆汁功能,还有调节胆道压力以及重要的分泌和免疫的作用,切除胆囊不但影响消化,甚至会增加结肠癌的患病几率。在征得赵某和家人的同意后,刘教授为他成功进行了经直肠NOTES保留胆囊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当天就能喝水,第2天开始进流食,无任何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术后排便正常且不含脓血。
纯NOTES保胆手术切除息肉和(或)取出结石操作流程是:在横结肠置入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清洗肠道并以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肠腔;在无菌内镜下,用切开刀将直肠壁完全切开,内镜进入腹腔;腹腔内找到肝脏和胆囊并吸出胆汁;将胆囊切开一个能通过内镜的小切口;活检钳摘除胆囊息肉;取石篮取出胆囊结石,或电活检钳钳除息肉;内镜下以金属夹夹闭胆囊切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尼龙绳结合金属夹关闭肠壁切口;刺破气囊吸净气体并将其取出;观察置入气囊处粘膜无缺血及破损,之后操作结束。
实践证明,经直肠纯NOTES保胆手术的优势和特点主要有:一是手术创伤小,体表无疤痕,美容效果突出,由于腹部无切口,尤其适用于瘢痕体质和肥胖的病人。二是保证了术后胆囊功能,避免了胆囊被切除后结肠癌高风险和消化不良等并发症。三是术后无明显疼痛,减少或消除了切口相关并发症如切口疝、切口感染、黏连等问题,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无痛理念。四是肠道及胆囊切口小,缝合严密,故术后愈合和恢复速度快,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经检索查新证实,目前国际尚无1例经直肠NOTES保胆手术的报道。刘冰熔教授评价及展望说:NOTES术经直肠通路的建立,仅仅是为腹腔内器官的操作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可靠的“平台”。相信不久的将来,不仅胆道系统疾病,包括腹膜腔探查术、腹膜腔活检术、阑尾切除术、宫外孕手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及胃肠吻合术等在内的多项手术,均有可能通过直肠NOTES渠道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