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因复发性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导致黄疸并呼吸困难的危重病人,在哈医大附属二院消化内科接受了刘冰熔教授为他施行的世界首例内镜下胃壁开窗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术后半年复查证实其囊肿已完全消失,胃粘膜基本愈合。这一手术的文章及视频已被国际著名的专业期刊《美国胃肠病杂志》(SCI影响因子9.2)接受并在近期发表。
患者小高因“上腹部疼痛并腹胀半月余,加重1周”入院。经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得知他在3个月前因胰腺假性囊肿于外科行开腹胰腺假性囊肿手术,术中见囊肿与周边组织粘连严重,无法完整切除,遂行置管引流术。经引流后,囊肿消失出院。半月前,小高再度出现上腹部不适,并伴有背部隐痛,同时腹部越来越膨胀,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哈医大二院普外科。腹部彩超显示其上腹部巨大无回声肿物,达21×14.6厘米大小;CT提示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形成;超声胃镜可见肝胃之间巨大囊肿,内部透声不佳,并在胃体上部大弯处见到一假性囊肿挤压形成的半球形隆起。此囊肿占据了腹腔内大量空间,致使其腹胀明显,不能进食,并因胆道梗阻而出现了黄疸。同时,增高的腹内压又限制了膈肌运动,导致病人呼吸困难。
由于小高已做过一次外科大手术,且疗效不佳,因此,再次手术不仅十分困难,效果也很难确定。在此特殊情况下,外科请来消化内科主任刘冰熔教授进行会诊,看看能否通过内镜办法解决问题。有着多年丰富内镜临床工作经验的刘教授反复比较外科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各种术式,决定为病人开展一项尚无先例的内镜下胃壁开窗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此时,小高的症状已十分严重,呼吸困难,口唇和颜面发绀。术中,刘冰熔教授结合CT、超声胃镜及内镜下表现,仔细寻找经胃壁进入囊肿的突破点,当他小心翼翼地用HOOK刀和IT刀逐层切开胃壁各层、并最终切穿胃壁切入囊腔时,立刻见到大量的脓汁像潮水一样不断地涌出,内镜下变得白茫茫一片。
沉着冷静的刘冰熔教授用内镜吸引了几分钟时间,才把涌出的脓液大部分吸净,这时方能看清胃壁的切口。刘教授经过这一切口,用IT刀逐步将切口扩大到内镜可以进入囊腔内,见腔内还残留有大量的脓液。在经过仔细观察囊腔内切口周边的囊壁及胃壁后,刘教授选择了一处安全部位,将一块2×3厘米的胃壁全层切下来,这就避免了胃壁的开窗在短期内闭合,再次出现囊肿的复发可能;同时,充分的开窗可保证病人能正常进食,而不必担心会有食物残渣堵塞胃壁的窗口,引起感染等并发症。随着大量脓液的流出,病人的状态立即得到了改善,呼吸均匀了,脸色变得红润了,腹胀的症状也明显减轻了。
术后次日,刘教授为小高进行胃镜复查,见胃壁开窗通畅,无出血征象,囊腔内已没有脓性液体,术后第10天痊愈出院。术后半年时间里,小高一直在外地打工,没任何不适。期间做了两次复查,证实其囊肿已彻底消失,胃粘膜基本愈合。
据了解,刘冰熔教授首创的上述内镜术式,巧妙地借鉴和移植了外科的胰腺假性囊肿开窗术的技术及理念。但外科的手术首先要切开腹壁进入腹腔,再将胃的前壁切开,之后经过切口进入胃腔,再于胃腔内切开胃后壁,并将胃壁组织切除一块,最后完成开窗术。手术后,要缝合胃的前壁及腹壁的两个切开处。这样的手术难度大,要求高,病人创伤重,恢复慢,且医疗费用高。与之相比,内镜下胃壁开窗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治疗,避免了腹壁和胃前壁的切口,仅仅通过内镜将胃后壁切除一块,即完成了和外科一样的开窗术,亦取得了和外科手术同等的疗效。经检索查新证实,此术式国内外尚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