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医大四院胸外开展了黑龙江省首例“超声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穿刺活检术”并获得了成功,为肺癌分期及纵隔病变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而微创的技术,标志着我省在介入肺病学领域再上新台阶。
66岁,张女士,半年来一直感觉胸闷不适,到哈医大四院做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淋巴结肿大。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成告诉张女士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可能是肺癌、肺癌淋巴结转移或结节病等多种疾病导致,因此需要取活检做病理才能确诊,之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考虑到老人体弱,刘成医生决定为其行超声支气管镜穿刺活检。刘成介绍,以往取活检可以采取纵隔镜或外科手术两种方式,纵膈镜是从颈部根部切口,将纵膈镜游离到气管周围纵膈,获取组织标本。外科手术则是开胸手术取组织标本,两种方法均创伤较大。而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则是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穿刺到气管外病变获得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超声支气管镜就是在气管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超声探头,可以在气管内做超声,评价气管外病变,该技术实现了微创,只有针眼大的创伤,与目前常见的取活检的方式相比创伤小了很多,目前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少数几家医院掌握这项技术。
适应症:
肺癌术前分期: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进行评价是否转移决定肺癌患者预后及治疗策略,应用影像学进行评价较为有限,不能真正反映淋巴结情况,因而获得病理诊断尤为重要,纵隔镜手术也可获得纵隔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但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并只能评价部分淋巴结,不能全面评价淋巴结情况,而超声支气管镜活检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进行淋巴结的全面评价,同时能够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穿刺到气管外淋巴结进行病理评价,穿刺准确又大大降低了穿刺对气管外心脏大血管损伤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肺癌的术后评价:肺癌术后随访病人,如怀疑纵隔淋巴结转移,需要获得病理进行淋巴结评价,以前需要做纵隔镜手术进行评价,但因其创伤相对较大,并且患者已经做个肺切除手术了,再做一个手术往往不能接受,超声支气管镜因其创伤小、风险低使得对肺癌术后病人纵隔淋巴结评价易于接受和进行,从而指导病人的治疗。
对于肺门和纵隔内肿物进行病理评价:肺门和纵隔内肿物以往需要进行纵隔镜手术或者外科手术进行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以获得病理组织明确诊断,避免了手术的创伤,及时明确诊断与治疗。
超声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进行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是肺癌分期及纵隔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一次革命,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穿刺到气管外淋巴结及肿物,可以有效避开心脏大血管等重要器官和组织结构,有效的提高了穿刺活检的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