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是骨科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去年11月,一院骨科二病房东三省率先成立了疼痛关爱病房,经过近10个月的探索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这一先进的理念,8月29日,在一院举行了全国疼痛关爱病房参观交流会,来自国内多个省市的近百名骨科医护人员参加了活动。
参观交流活动分为经验交流和现场参观两部分。骨科二病房祁全副主任做了《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专题讲座,杨威护士长做了《疼痛与护理(护理人员在无痛病房的作用)》的专题报告,随后,病房主任杨卫良教授结合膝关节置换手术演示,讲解了围手术期如何进行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和疼痛控制,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和效果。通过讲座和观摩,使与会者对疼痛关爱病房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经验交流结束后,参会人员来到病房进行参观,并与患者现场交流,了解患者的切身感受。
67岁的张老太告诉大家,她双膝疼痛、活动障碍多年,在多家医院就诊效果不佳。最近一段时间,病情加重,活动严重受限,晚上痛得难以入睡。医生告诉她,全膝关节置换可以解除疾病的痛苦,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由于害怕术后出现疼痛,一直没敢进行手术治疗。听说哈医大一院骨科建立了疼痛关爱病房,不仅能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便前来就诊。经过术前疼痛评估,医护人员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疼痛控制方案,杨卫良教授为她完成了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由于方案针对性强,疼痛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术后第2天,张老太就主动下床扶拐活动,她对参观者说:“没来住院之前,晚上疼得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住院之后第一个晚上,我就睡得很香。手术后,每天都睡得很好,现在下床活动也不觉得疼了。”
哈医大一院骨科主任毕郑刚教授介绍说,“疼痛关爱病房”其实是一种理念,它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和“绿色镇痛”理念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新方法,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
杨威护士长解释说,患者进入疼痛关爱病房,护士首先会使用国际标准评分法为患者做疼痛评估,这是规范化疼痛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共同参与,尤其是患者参与,将以往的患者被动接受过度到主动参与,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了解所需,真正给予患者更多的利益与舒适。医护人员会根据这次的疼痛评分确定患者疼痛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每次护士观察病情的疼痛评估结果及调整临床镇痛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低。
此次活动,大家对疼痛关爱病房有了清晰的定位,就是通过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走出疼痛认识的误区,对疼痛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采取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对患者术后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让患者集中精力进行康复训练,而不是关注伤痛。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显著提高,术后早期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活动度,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康复质量。
活动开始前,黑龙江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院骨科主任毕郑刚教授、护理部主任王晓春致辞,对前来参加交流参观活动的医护人员表示欢迎,活动由骨科二病房主任杨卫良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