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省政協委員原慧萍: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多途徑做實分級診療工作
时间:2018-01-28 13:52:354 作者:付彥華 点击: 次
|
|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付彥華 實習記者張曉磊報道 1月24日9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開幕。參加會議的政協委員原慧萍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多途徑做實分級診療工作上。她認為,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十三五”開局為契機,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施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发,對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其中重要一點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同志新年伊始就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了詳細解讀。其中著重強調了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指出: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定位,建立管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為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2020年搭建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框架。 分級診療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分級診療要求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目標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 建立切實可行的分級診療體系和相應的配套制度法規是破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難題的關鍵環節,也是有效切入點。是健康中國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先決條件。從戰略的高度,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切實可行的分級診療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有系統工程科學家的參與,要建立對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的系統模型,要有大數據的支撐,這將決定成敗。 各級醫藥衛生機構的分級診療試點工作進行了一年多,作為三甲醫院臨床科室一線專家教授感受到一些具體問題,也思考了一些解決方案。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1. 基層首診比例不高。原因:群眾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診療水平存在不信任感,以至于常見病、多发病、小病都湧入大醫院就醫現象仍然存在。 2. 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不足、診療設備使用不到位,存在有設備用不好,不能正確分析檢查結果等現象,特別是市級醫院以下的醫療機構。 3. 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缺乏、不穩定;基本設備欠缺;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不高。 4. 支撐分級診療制度的政策和保障力度不夠。目前分級診療主要通過接診醫生的自覺分流來實現。 二.解決方法 1. 市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加強醫護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救助能力,做到重基礎、重規范,有特色、有專長。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全科醫生側重家庭醫生指導工作,基層醫療機構側重常見病基本治療和疾病預防工作,建立起群眾信賴和放心的醫療機構。 2. 充分調動三級甲等醫院,特別是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積極參與分級診療工作的落實,並承擔嚴格規范培訓和准入考核工作,同時暢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轉診渠道,並給予政策鼓勵,特別是對于三級甲等醫院診治疑難病醫保限價的政策保障,避免診治越多疑難病,醫院承擔越多費用,不得不收治小病、常見病來彌補醫保費用超標的難題。 3. 完善醫聯體制度和政策,實行對口支援,做實醫聯體;完善各級醫療機構的疾病診療范圍,明確接診和轉診權限和責任;同時,與醫保給付和分級報銷支付比例工作結合起來。 4. 分級診療體系的成敗與否關鍵在社會的最基層,在農村在田間,在城市在街道;在醫務所,在保健室。回顧近70年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要有培養一大批新時代“赤腳醫生”——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鄉村醫生和興辦九年義務教育的氣魄,來興建全社會分級診療體系。建議加強基層醫務人員的社會保障,提高待遇,穩定隊伍,吸引優質人員下沉。 5. 加強健康服務人員的培養和自願者的組織工作,做好社區疾病預防、慢病精准管理和心理救助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