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数学生物物理医学计算机这些统统都学
时间:2019-01-09 13:54:274 作者:朱莉 点击: 次
|
|
“新工科”火爆登场啦!近日,我省高校首批20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亮相,顿时在省内高校圈里引起不小轰动。生活报记者3日采访了入选项目之一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物医学工程(药物组学信息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相关负责人、哈医大生物信息学院院长李霞。啥是“新工科”?哈医大的“新工科”都学什么?怎么学?且看记者的采访。 1 为啥医大开“新工科”? 用理工学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问题 对于这个哈医大里的“新工科”,李霞院长是这样介绍的。 目前,该校“新工科”项目包括三个专业,分别是生物信息学专业、生物医学软件工程专业和药物基因组信息学专业,开设专业课有《生物芯片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药物与受体动力学》《生物医学网络平台开发》《大数据技术》《生物医学软件开发技能》《大数据药物设计学》等。 “我们这个学科称为‘生物信息学’,是数学、生物学、医学、药学、物理学、计算机交叉的学科,致力于使用理学工学方法解决生物医学的问题。举个例子,这个学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如:结合现代化芯片技术、测序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进行机理方面的研究和诊断治疗,以便医生在临床治疗时,出具合理的治疗方案。测序技术可以把人体内三万多个基因进行同时检测,能识别基因的异常状况,对疾病起到预防预警和治疗作用。” 也就是说,哈医大“新工科”将来培养的是既通晓理工科技术,又懂生命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生源有啥具体要求? 只招理科生 看中数学生物外语成绩 “2019年我们计划招收170名本科生。其中,生物信息学专业计划招生70人,另外两个专业各招50人。”李霞介绍说,“我们只招理科生,就是看中考生的数学、生物和外语成绩。因为这个专业比较前沿,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英文文献,在本科学习中,部分教材都是英文的。” 李霞建议想报考相关专业的高中生,加强数学、英语、生物3个学科的学习。同学们课余时间可多关注生物医学相关技术的进展,比如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分子检测技术、基因剪切技术、测序技术,这几种技术都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对人类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3 为啥这么结合? 精准医学要求生物医学技术 “从大的学科分类上看,原来人们认为理科和医学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医、工、理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未来对精准医学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如果想做好精准医学,没有生物医学技术根本不行。”李霞院长说。 据李霞介绍,她1977年上大学,本科是数学专业,硕士、博士学的是计算机专业,1981年成为哈医大数学老师。授课过程中,她不断探索医学和数学之间的联系。 “从1981年起到1992年,我们用12年时间探索出医学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开始了‘医学信息学’的研究,也逐渐走向生物医学信息学的领域。”李霞院长说:“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提出过‘生物信息学’概念,我们这个学科叫‘医用高等数学’,后来逐渐发展成‘生物信息学’。200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生物信息学硕士生,这些学生本科有学数学的,也有学计算机的,读研以后,再系统学习生物医学知识。那时候,我们的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的充实,要不断参考外文文献。在储备了一定的人才后,2003年我们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学制5年。现在我们这个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在国内是一流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生物信息命名的学院。” 4 就业情况怎么样? 一个不剩 本科生月薪超700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和单一学科相比,“新工科”专业的学生因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在就业上优势明显。“我们培养的这些毕业生,目前遍布全国。包括中科院、清华、北大、浙大、中山大学和各大生物科技公司,凡从事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的单位,都有我们的毕业生。” 李霞院长说:“我们的毕业生就业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年年毕业季都有很多高校研究所和企业来校招聘,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甚至有企业让学生自己定价工资。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7000元,硕士毕业生能达到12000元,硕士博士就业率100%,一个都不带剩的,就业情况非常好。” 在李霞看来,该学科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优势明显,既有过硬的计算机本领,同时还懂医学知识。“我们是临床应用的一个前端学科,可从事远程医疗、临床医学大数据分析、基因检测、家族遗传病分析方面的研究和工作,给临床诊断提供一个科学依据。”她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