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化的新工科、新医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工交叉合作论坛于2019年6月30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医工交叉合作”为主题,以建设具有良好学术交流环境、学科前沿性与交叉性相结合的研究平台为目标,针对医工结合的新趋势、新问题和新挑战等议题进行讨论。论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王子才院士及该校有关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孙殿军教授及该校有关专家出席论坛。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子才院士致辞

哈尔滨医科大学孙殿军副校长致辞
在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王子才院士首先强调了医工交叉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医工交叉合作研究的方向,对医工交叉合作的形式和机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孙殿军介绍了两校医工交叉合作的基础和进展,并做了题为“中国地方病流行与控制”的主题报告。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沈毅教授做了题为“高集成化实时三维诊查彩色超声系统”、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张凤民教授做了题为“光健康及其非视觉途径作用机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尹坤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医疗数据的某类疾病快速诊断方法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地方病临床重点专科乔虹教授团队做了题为“TPOAb与脱髓鞘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李丹丹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超声图像的人工智能诊断初探”、 地病中心业务处处长高彦辉研究员做了题为“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谢晖教授做了题为“微纳机器人理论、技术与应用”的专题报告。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针对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和建议。王子才院士强调,医工交叉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提议不定期举行合作研究专题研讨会,扎实推进。孙殿军表示,将引荐更多领域的专家加入到医工交叉合作行列,建立专家间的项目联系对接机制,推动医工交叉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会议确定了以数字诊断、医学大数据综合分析、微纳机器人应用等为切入点,开展专题讨论,建立起专家之间的联系合作机制与平台。
至此,本次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