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药学院第八期“药苑名师讲堂”在五楼药理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堂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二级研究员杨凌教授。我校开学第一天,校园到处朝气蓬勃,两位专家的来访更是为药学院的开学日增色不少,药学院相关领导、骨干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堂。

会议由药学院院长曲章义教授主持,校长杨宝峰院士参加了此次会议,对两位专家的到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两位专家近期在中药资源及研发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陈士林教授作了题为《本草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报告,他的研究颠覆了以往大家对于中草药的鉴别认知,开创了新的鉴别中草药的DNA条形码,建立了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此项成果被《中国药典》收录,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杨凌教授作了题为《精准医学与精确医学的区别》的报告,他指出精准医学与精确医学不同,列举生动实例对二者进行了解释与区分,并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模式和研究体系提出新策略。
两位专家的报告引得了药学院师生的阵阵掌声,杨宝峰院士对两位专家的科研成果高度赞扬,他指出,两位专家的报告对于药学院今后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为药学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并表示会尽力为大家创造合作发展的机会,为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附:报告人简介
陈士林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CGCM(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发表SCI论文216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论文他引1.2万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杨凌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归国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代动力学中心”和“精准医学中心”主任。率先在国内建立并开展药物早期ADME/Tox性质研究;重塑“精准医学”和“精确医学”等新理念。在JACS、ACS、Nano、Chem Sci、Cell子刊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已获授权专利40余项,美国专利授权2项,日本专利1项。现任CFDA药理学和毒理学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