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哈医要闻 > 正文

哈医要闻

校党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时间:2016-11-16 20:50:204  作者:  点击:

11月15日下午,校党委专门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校领导班子成员,校直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二级学院班子成员及党办、组织、宣传部门负责人,部分教研室主任和学生辅导员,地病中心、医科院副处级以上干部等200余人参加学习。校党委邀请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祝福恩教授做辅导报告。

校党委王永清书记主持会议,并就学习全会精神作部署。

在辅导报告中,祝教授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以独特的视角,高度概括和凝练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内容实质和精神要义的“十个亮点”。在对这“十个亮点”的阐释中,祝教授指出,“一个核心”即明确提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个表述体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打胜改革攻坚战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实现新长征宏伟目标提供根本保证。自2012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出任总书记以来,在改革、发展、经济、政治、党建、军事、外交、科技、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绩,显示了非凡而高超的领导力,得到了世人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赞同和认可。因此说,“习核心”已经存在党心、人民和口碑中,是实践证明的。现在“核心”写入党的文件,既反映了党和国家层面的意义、价值,也体现了民心所向,使中国人民的新长征有了“习核心”的领导。因此说,公报这个论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反映了党心民心的根本要求。

两个“关键”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两个关键”论述了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份量和深远价值。六中全会主题是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结构及国情、党情所设计的。六中全会用“两个关键”更加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作用。公报提“两个关键”是对苏共亡党亡国悲剧教训的理性总结和提升,是对我们党95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提炼和升华,是对目前全面从严治党面临形势和任务的冷静应对和解决。为践行两个关键,全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称《条例》),充分体现了制度治党,确保全面治党的贯彻,表明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上实现了治标向治本的跨越。

“三个文件”即审议通过的《准则》、《条例》和《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三个文件,我党在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针对当时党情制定了《准则》(试行)。现已过36年,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有160多条新的规定和举措,充分体现了“习核心”全面从严治党理念,是制度治党的制度性要求。《条例》是2003年12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升级版,六中全会通过的《条例》更加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特别突出了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这是历史性、划时代的突破,展示了“习核心”的治党力度、信心和决心。《决议》明确在2017年下半年召开党的十九大。六中全会作出这个《决议》,并提出诸多党的新规,实则是为党的十九大召开及人事布局制定门槛,凡不符党规的官员无法进入未来的人事布局,这是“习核心”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做政治性、战略性的谋划。

“四个组成人员”即“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这四个组成人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对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强调的,六中全会又对这个四个组成人员做了明确和强调,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使反腐败斗争发生了从治标向治本的根本性转变,表明了“习核心”治党治国坚定决心、责任担当、政治使命,使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向上拓展,即高级干部;向下延伸即基层组织,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强度、广度、深度,以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体现了制度治党和制度反腐。

“五个反对”即反对两面派、反对弄虚作假、反对隐瞒事实、反对“四风”、反对腐败。公报提出的“五个反对”是立足党情,坚持问题导向并用极为通俗、人人易懂的语言,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纪律、制度的高压线和底线,涵盖了“六个纪律”,体现了制度治党的刚性规范。六中全会把这些成功经验概括为“五个反对”,为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开启制度反腐新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六个不准”即“不准强迫下级说假话、不准对党员颐指气使、不准搞阿谀奉承、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不准隐瞒不报、不准干预组织调查。”六中全会明确的“六个不准”,是对党内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制定的规则,提出的纪律要求。现实中六个不准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泛滥性。公报把“六个不准”写进党的文件,足见这“六个不准”已不是工作层面的小事,而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党规党纪及制度的大事,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必认真改正、认真贯彻落实。

“七个禁止”即“禁止跑官要官、禁止要职务名誉待遇、禁止向组织讨价还价、禁止为亲友谋划利益、禁止领导亲友干政、禁止吹捧、禁止压制党内民主。”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七个禁止”是从党的文件高度对党员特别高级领导干部设立的党规,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和可行性,是为解决党内不正之风下的重药和苦药。这“七个禁止”实质是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准则》、《条例》所要解决的,党纪党规的条款所禁止的。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落实“七个禁止”这既有利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之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又会确保党内监督条例的贯彻实施,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质属性,密切党群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拓展党的执政资源,确保党长期执政。

“八个不允许”即“不允许存在特殊组织和党员、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不允许当官做老爷、不允许欺压群众、不允许违反组织制度、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和党员、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公报提出这“八个不允许”是我们党自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成功实践总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丰富,更是“习核心”的证明和实践。四年来,在“习核心”的领导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之路,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了质的提升,反腐败斗争已从治标向治本转化。

“九项权利和义务”即“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全体党员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权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不得侵害党员民主权利”,“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党员有权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提倡实名举报”。公报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落实了党员这“九项权利和义务”才能做到党内民主,党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党才会有生机活力、战斗力、生命力。如果没有党员这九项权利和义务,党内民主不是匮乏就是缺失,党也不会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党内就会乱象丛生、贪腐多生,实践和确保九项权利和义务,使落实《准则》、《条例》有了主体保证和支持。

“十提‘高级干部’”即公报中10次提出“高级干部”。六中全会公报仅六千多字,但“高级干部”一词出现十次,这是最大的看点。表明其一,把党内高级干部做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显示了“习核心”在抓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和决心。其二,填补了党内监督的主体空白。以往出台的党内监督条例根本没提“高级干部”,实质是监督高级干部以下的党员领导干部,因而才出现那么多的正副国家级的“大老虎”,解决了制度的短板。其三,重点在抓“高级干部”,才能在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中发挥“以上率下”的作用,这是以倒逼方式来保证《准则》、《条例》的贯彻实施。其四,重点抓“高级干部”才能营造党内高层良好的政治生态。这一点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和价值。十次提“高级干部”,证明我们党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体现了我们党政治上的自信和成熟,表明了“习核心”对共产党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理性把握,充分体现制度治党、制度反腐的理念,由此实现了我们党反腐斗争由治标向治本的根本性跨越,使我们党和国家在“习核心”的领导下一定能实现新长征的宏伟目标。

整个报告运用一系列科学的理论观点,结合当前形势与大量案例,旁征博引,追根溯源,通过对新时期世情党情国情的深刻剖析、深入思考和对《条例》、《准则》提出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要求、基础和保障等精准而全面的解读,加深了与会同志对全会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任务要求,达到了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预期目的。

会上,王永清书记就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一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二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四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扎实推进当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