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9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名师讲坛第二十一讲在校部主楼三楼演讲厅圆满结束。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从事心血管药理学研究的吕延杰教授和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赵亚双教授。

吕延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Small Size Big Role——microRNA”。首先,吕教授从20世纪自然科学史的三大计划,即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原子弹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讲起。前两个计划人类在20世纪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于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全部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揭开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碱基对的秘密,这是人类科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工程。接着,吕教授介绍了药理学团队在杨宝峰院士的带领下,在microRNA的心血管领域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最后,吕教授分享了自己对科研的心得体会——“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悟,一样的精彩。”

赵亚双教授演讲的题目为“观察性研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临床与医学研究的很多问题靠观察性研究来探索。赵教授重点介绍了观察性研究中的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和历史资料分析等,同时也列出了临床观察性研究的缺点: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随后,赵教授提出了针对观察性研究方法缺点的改进办法。首先,应用新的方法来模拟随机化——倾向评分和工具变量。其次,在现有的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包括识别研究对象合格性的“零时间”、制定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和对易感因素进行调整。
两位教授所展现出的深厚的学术涵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没有努力就不会有成功,脚踏实地才是进步的基础,相信认真聆听此次讲座的同学们必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