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哈医要闻 > 正文

哈医要闻

科技部十三五规划脑科学及应用技术专家研讨会在哈医大召开

时间:2016-06-03 16:26:184  作者:  点击:

日前,科技部十三五规划脑科学及应用技术专家研讨会在我校主楼二楼大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前沿生物技术处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处和生物信息学院承办。科技部前沿生物技术处于振行处长以及浙江大学段树民院士等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18个国内领先的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发团队的22位学术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学校科研处孙瑞岐处长主持。

我校党委常委、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中心孙殿军主任代表学校领导致欢迎辞。值此我校建校90年之际,孙殿军主任从首任校长伍连德博士的抗击鼠疫的功绩、学校的精神传承、移植项目的历史与进展、地方病发展与探行、药物研究与创新等学校在不同时期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向与会专家学者做了详细介绍,同时,表达了在未来的发展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希望与各位专家实现更多深层次合作的美好意愿。

于振行处长在讲话中指出,由于脑科学涉及范围宽、学科广,其边界定在哪里,重点重心放在何处,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不同团队之间的协同作用如何发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研讨希望通过相关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计划通过初步试点,向业内发声,形成互动,提高了解和认知,也把脑科学项目顺利推进,把国家决策落实好,真正发挥科研经费的功能和作用。

会上,中国科学院段树民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徐林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闫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鹏程教授、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张悠慧教授、复旦大学张捷研究员分别从脑科学领域不同角度和视野进行了学术报告,内容涉及神经环路的解析及相关应用技术的研究、记忆和遗忘研究面临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新型脑机接口技术、单神经元分辨水平的全脑可视化、类脑计算和类脑计算系统、计算神经学与大数据等。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脑科学研究应该注意的实际操作问题有哪些?如何将人工智能研究与其相联系并互相促进?能否降低广泛性发育障碍问题的发病率?如何将脑科学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结合起来?能否通过人工智能或其他脑科学机制解决老年痴呆等重大疾病问题?如何建立我国短、中、长期的多模态、多尺度的脑科学数据库,以便更多的组织、群体和个人参与进来?如何将大脑特有的功能在脑科学的整体中体现出来?能否借助精准医学等相关成果,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有效发挥既有科技项目成果的作用?如何更加高效地使脑科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需要?

于振行处长在讨论中认为,近几年,科技界有关专家一直在推动脑科学研究进入国家重大专项,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全链条设计,要重点突出,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瞄准方向和目标;应重视协调多学科、多部门力量,应用不同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脑科学研究。

以阐明脑和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为目标的脑科学(神经科学),被视为自然科学的“最后疆域”,目前已成为生命科学乃至所有自然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支持脑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例如,自2012年起,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斥资2.5亿元,立项推进一批脑和神经科学重大计划项目研究,在新技术研发与转化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层面上“脑计划”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前期基础。

此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为我校生物大数据库的建立,神经与脑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新的创新与实践理念以及可供参考的学习与运行模式,同时也标志着国家层面“脑计划”项目正式进入论证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