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应校长杨宝峰院士邀请,结构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访问我校。
上午杨宝峰校长、赵炜明副书记亲切会见了施一公院士。杨校长在对施一公院士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后,就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高度赞扬了施一公院士在生命科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施一公院士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我校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钦佩,希望双方今后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见结束后,赵炜明副书记陪同施一公院士参观了图书馆、东北转化医学中心和公卫学院。
下午14时,施一公院士作了题为《宇宙与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学术报告。杨宝峰校长主持报告会,赵炜明副书记、袁重胜副校长以及部分研究生导师参加了报告会。
施院士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从宇宙的宏观到细胞蛋白的微观,对宇宙与我们生存的环境、细胞与蛋白的微观美、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结构生物学与分子制药、科学和艺术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将结构生物学与医学相结合,对未来改善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促进器官移植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与师生交流互动环节中,他鼓舞大家在科研的道路上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保持个性,坚持梦想。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探索科学的斗志。
学术报告结束后,施一公院士还与学校青年教师代表在二楼大会议室举行了座谈,座谈会由杨校长主持。施院士就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多学科交叉融合、如何写好科研论文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亲切交流。
施一公院士简介:
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系统阐述了哺乳动物、果蝇、线虫三种模式动物细胞凋亡蛋白酶激活、抑制、再激活及调控的分子机理。曾获舍尔学者基金会颁发的舍尔学者奖及雷拓爱伦基金会颁发的雷拓爱伦学者奖,获2003年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2010年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2010年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2010年谈家桢生命科学终生成就奖、2014年度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2013年5月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

杨宝峰校长(右)、赵炜明副书记(左)亲切会见施一公院士(中)

施一公院士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