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概况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本信息
哈尔滨医科大学2022年工作总

哈尔滨医科大学2022年工作总结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加快“双一流”创建和百年医学强校建设步伐,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作为

省委书记许勤先后到我校看望慰问护理工作者并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到附属一院群力院区看望慰问医护人员。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到附属一院、二院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教职工住校500多人次,每人平均累计住校116天,齐心协力全方位做好物资保障、安全稳定、校园巡查、教学调整、考试安排、心理咨询、快递消杀等工作,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快速处置核酸阳性、“一密”等突发事件10余起,开展人员排查6340人次,核酸检测累计100万余人次,师生新冠疫苗接种率达99.71%。派出支援天津、吉林、西藏、海南、内蒙古及省内疫情防控队员近4.9万人次。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迅速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向医疗救治转变,为筑牢龙江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线贡献哈医大的智慧和力量。

 

二、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原省长胡昌升来校看望慰问杨宝峰院士。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举办首届引才论坛——“星汉”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邀请和吸引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国内顶尖研究院所的学者线上参会,大力宣传学校人才政策。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6人,招收博士后入站64人、博士毕业生90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2人、“香江学者计划”1人,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人才资助项目3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6人、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31人。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入选“龙江名医”30人、黑龙江省首批高层次人才96人。在职称分类评价、绩效业绩改革、编制动态管理等方面优化创新,全年新入编410人,增选“星联”人才59人、升档28人,聘任高级专技职称945人、临床双职称596人、中初级专技职称700人,职称专项通道聘任24人。成立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八届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二等奖1人,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联盟讲课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省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人,“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人。获得“黑龙江省2021年师德建设先进集体”1个,“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称号2人,“省教学名师”称号2人,第八届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8人。评选学校“教学成就奖”1人、模范教师32人。举办2022年骨干教师教学风范、青年教师教学风采、教师全英语教学大赛。

三、学科建设实现新跃升

聚焦国家和龙江战略需求,坚持学科优先发展。全国学科评估实现新突破。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再度成为新一轮省“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优势特色学科11个,获批学科支撑平台建设项目11个、学科协同创新项目3个。新增化学、免疫学和社会科学等3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全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8个。医学技术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自主设置全科医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当选第四届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印发《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提升计划和优势特色学科固强增效计划的实施。

四、人才培养再创新业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印发学校新时代劳动教育、体育工作、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根据疫情防控变化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开展线上教学课程2064门次、47566学时,上课学生127万余人次,组织线上考核1327场次。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牵头成立黑龙江省新医科教育联盟,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申报眼视光医学、运动康复等2个新专业。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获批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9个、优秀案例6个。本科学生转专业比例从1%提高到5%。首次为23名本科学生颁发荣誉学士学位,完成首次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上报。校本部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超过85%。学校成为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点,入选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6项、省级项目58项,首次举办中俄创新创业教育论坛。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5项、黑龙江赛区金奖16项、银奖33项、铜奖43项,第十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红色专项赛三等奖1项、“行星”级奖励1项、“卫星”级奖励1项,第十三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首届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金奖10项。当选黑龙江省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1人,主编已出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本科教育规划教材8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五年制本科教材9部、医学专业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校本部15个本科专业在28个省(区、市)招生1700人,黑龙江省理工类录取平均分高出一本控制线120分。全面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包保责任制,与哈尔滨市卫健委举办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2022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4.06%,高出全省平均值近3个百分点。博士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和改革实践成果入选《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典型案例》,1名博士研究生获得2021年度人民网一等奖学金。在“黑龙江省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生携手综合大赛”六个专业比赛中,我校5个专业基地荣获一等奖(附属一院儿科、口腔全科、内科、外科,附属二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首考合格率达到94.5%,较上一年提升4个百分点。举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87项,培训学员2.8万多人次。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其中,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7项。发表医学教育研究论文159篇,2021年度全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我校位于西医院校第5位。

五、科技工作与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

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任务目标,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合作、共享、团结、向上的科研生态。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国家级重大课题数量稳中有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承担课题5项,参与任务4项,承担“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课题1项,主持国家外国专家项目5项,经费合计1.09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项、经费6427万元,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3项;国家级外国专家项目5项、经费199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经费20万元。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人、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1人。加强全校有组织科研,设立“少帅揭榜”项目10项,资助哈医大骨干教师培育项目每年100项。加快大型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开展科研规范自纠自查、人遗备案报送和科技伦理政策培训,调查处理科研诚信案件31件,自纠自查科研论文1400余篇。印发《哈尔滨医科大学产业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打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推动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专利成果实施转化3项,技术成交额113万元。对外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横向科研项目33项,合同金额931余万元、到账金额637万元。与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协议,成立“黑龙江省科技产业创新联盟”,获第一届黑龙江省专利优秀奖1项。

六、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强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努力走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发展之路。获批依托附属二院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依托附属六院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附属六院开诊运行,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并入附属六院。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附属一院和附属二院考核等级为A+,进入全国前100名,附属三院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位列第7名。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附属一院和附属二院进入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前100名;附属一院重症医学、附属二院心血管病、超声医学和全科医学等4个专科进入专科声誉全国排行榜前10名。获得2022年度省医疗新技术应用奖97项,其中一类推广项目72项。举办医院管理创新思维青年争霸赛。附属一院与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强化精神医学学科建设。附属医院派出医务人员开展援疆援藏及帮扶省内基层医疗单位。学校与厦门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关于合作运营厦门市环东海域医院协议书》。

七、思想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推进“1+1+5”思政工作体系、“三全育人”十大体系和“大思政课”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增强思政工作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思政教育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以一体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协调推进思政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推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学校成为全国医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单位,入选我省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伍连德纪念馆入选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示范点。成立哈尔滨医科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举办于维汉院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通过座谈会、学术论坛、图片展等回顾于维汉院士感人事迹,激励全校师生以先生为榜样,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汲取奋斗的力量。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构建国内一流的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开展“走进百大项目、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助力乡村振兴”送医送药送健康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青马百年百人百场讲”活动,宣讲105场、受众1万余人次。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优秀青年示范宣讲会。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1个,2022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1个,“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1人,“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1个,“全省五四红旗团委”1个,“第十三届黑龙江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全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黑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人,“黑龙江省十佳青年好网民”1人,黑龙江省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1人,“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入围奖1人

八、国际交流和留学生教育焕发新活力

学校参加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卫生分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组织召开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常务理事会会议暨中俄远程医疗与医疗大数据峰会、第一届中俄血液内科学术会议、中俄国际口腔医学知合论坛、首届中俄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第一届“一带一路”中俄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中俄眼科学术会议等20场国际会议,参会人数近万人次。与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国立医科大学合作编译的《俄汉双解医学术语词典》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选派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5个、出国留学师生24人次,赴澳门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1人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地方性项目1项。与英国知山大学合作举办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招收学生100名。招收留学生研究生24名,毕业留学生67名。组织留学生开展以“走进绿水青山,探寻龙江古今”为主题的“感知中国”活动。准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和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认证。

九、校园建设和服务保障谱写新篇章

大力拓展办学空间和改善条件,用心用情提升师生幸福感获得感。获批哈尔滨医科大学新建校区工程项目并举行奠基仪式,研究生院与国际教育学院大楼开工建设。校部新建建筑面积3.78万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投入使用,有学生宿舍626间、专家公寓24间。位于江北新区的伍连德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一期大楼初步完成建筑施工,进入到内部装修阶段。高校后勤整改15个项目投入1532.47万元,美丽校园建设投入1219.41万元,升级改造校园道路,对学生食堂、浴池、运动场、篮球场等场所进行了维修和翻新。图书馆增设“星联”学术报告厅、伍连德书院学生活动中心、教学活动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读者运动区和休闲长廊,新增SCIE自然科学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7个数据库。财务智能化管理平台开通学生线上退费功能,升级优化个人收入网上申报系统。升级改造智慧教室91间,建设数据中台,推进融合门户建设,有效提升了信息化服务水平。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改进财务服务流程,依托智能报账系统,通过线上提单、审批和远程投递的方式,保障疫情期间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学校治理构建新格局

推进学校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召开党委全委会会议1次、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21次、校长办公会议23次。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开展大学章程修订,形成《哈尔滨医科大学章程修正案》报省教育厅核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印发学校“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成为黑龙江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开展医学院校教师职称评价改革和“五育融合”新时代医学生综合素质多元、信息化评价等2个项目的试点工作。成立医工交叉学院、眼视光学院、重症医学中心、大学生发展中心等机构,调整机构9个、撤销机构2个。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资金支出,保障重点建设领域的资金投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评议5次、学术委员会道德委员会评议4次、学术委员会专家组会议4次。召开学校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十六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校友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民盟校委会荣获民盟省委“先进基层组织”,九三学社校委会荣获九三省委“优秀基层组织”,民革省直医大二院支部获“先进集体标兵”,各民主党派获得先进个人21人次。完善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

十一、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省委书记许勤到学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全校师生在新征程中展现高校担当作为。举办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动员会暨首场宣讲报告会,校院党政领导、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宣讲,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三行诗活动、“喜迎二十大·志愿者对党说”活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出台《中共哈尔滨医科大学委员会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21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按照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要求,在全校各级党组织中高质量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干事创业精气神明显提振,推动振兴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质效明显提高。选拔任用处级干部74名,选派年轻处级干部挂职锻炼1名。出台《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联系服务专家168人。打造13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成为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样板,形成“一个党建品牌带动一片党建工作”的示范效应。制定《哈尔滨医科大学基层党委(总支)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基层党委(总支)换届选举工作实施细则》,有序推进指导各党委、直属党总支换届选举工作。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检自查,接受省纪委监委对学校意识形态专项监督检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召开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全面从严治党会商会议和全校警示教育大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委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中共哈尔滨医科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不准”》。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1个。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150081)

今日访问量: 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