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国家项目
  •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   正文
  • 国家项目

    附属二院临床药学简介

    发布日期:2017-06-05    浏览次数:

    哈医大二院药学部(临床药学)是一支拥有优良传统与历史的专科队伍。专科下设临床药学学科、临床药学药物研究所、调剂科、制剂科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院药学部(临床药学)专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1988年,被评为卫生部首批药物临床试验基地,1995年批准为临床药理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从90年代初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制试点医院和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全科职工93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61人;博士学历6人,硕士学历19人,本科6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

    学科带头人杜智敏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合理应用等研究。开展了药物联合应用药效学评价及P450代谢酶研究,完成多项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及新药临床研究,建立了GCP平台。探索药物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开展相关新技术。针对治疗白血病药物三氧化二砷应用过程中引起长QT的不良发应进行了机制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曾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她还是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同行评审专家、SFDA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技进步成果奖评审专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医药行业评审组评审委员、黑龙江省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作为副组长承担并完成863项目2项。主持完成多项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及新药临床研究。国内外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1篇。

    我院是国内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最早的医院之一,曾创新性地提出过临床药学工作三个层次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对于国内临床药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近年来作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制试点医院,设有专职临床药师6名。在卫生部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中期督导检查和工作总结会议上,均对我院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好评。我院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面向全国招收临床药师进修学员,培训专业为神经内科和消化内科。近三年来我院每年均举办全国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临床药师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近三年参加院内外药学会诊40余次,为所在的临床科室进行合理用药讲课和业务学习宣讲30余次,为临床医护患提供用药教育材料、药品和药物治疗信息等115份,对重点对象进行药学监护,书写药历285份,在对病人的用药监护中发现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55例,填写药学信息咨询记录1288份。每月常规开展处方点评和用药合理性评价工作,点评处方4820张,点评病历1161份。出版药讯《临床药学简报》19期。曾获2008年度哈尔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先进单位,2009年度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工作先进单位,首届阿斯利康中国医院药学奖——优秀团队奖。

    1987年开始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在患者中享有较高声誉,已占到我省市场份额的85%以上,每年监测3000例左右,咨询超4000余次。我院器官移植的高存活记录(杨玉民,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最长记录,十八年零八个月)与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密不可分。目前,血药浓度监测由监测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如环孢素A、丙戊酸、卡马西平、甲氨喋呤、洋地黄、地高辛、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对临床医生,不仅提供监测数据,也提出剂量调整方案。

    调剂科负责全院的药品调配工作,涉及一个门诊药局、六个住院药局及两个药品库房。药品管理全面实现了信息化,药品调配实现了一站式药学服务,上架药品全面实现了“标识定位”管理。同时,配合医院无纸化医疗,实现了无纸化调配药品,为患者打印用药清单。按照GSP要求而建立药品库房总面积为782 m2,其中冷藏库面积12 m2,阴凉库面积610 m2,高质量的满足了院内八个药房及一个静配中心的药品储备,提供年门诊患者113万人次、急诊患者61.5万人次、住院患者10万人次的药品供应工作。运用“合理用药审核系统”,开展药物咨询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人性化服务。

    此外,制剂科生产11种市场没有供应的医院制剂品种,在补充医院临床用药,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产的医院制剂11种,包括乳腺丸、喉炎丸、排石灵片、乌梅透骨糖浆等。其中乳腺丸、喉炎丸、排石灵片等制剂已经在临床应用20余年,占我院临床同类品种销售量的70%、50%、30%以上,年产值180余万元。制剂品种疗效可靠,安全,深受患者的欢迎,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在教学工作方面,承担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理论课教学(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药剂学)、临床药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工作。近三年培养博士后人员3人,博士生7人,硕士生46人。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配套教材10部。

    在科研工作方面,近三年共承担科研课题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1项;厅局级课题10项;地市级课题4项。近三年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厅局级奖励2项,医疗新技术2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合计5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统计源期刊论文50篇。此外,承担企业新药研发、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20余项,为药学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黑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处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谷歌,360及ie8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