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于1955年正式成立,于1984年建立我省第一个硕士点,并于2000年设立我省第一个博士点,经过60年的努力发展至今,现已成为黑龙江省学科带头单位、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单位,黑龙江省感染疑难病诊治中心,黑龙江省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作为组长单位积极配合卫计委工作,如甲流、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诊疗工作。
科室构成:
感染科现有141张床位,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现有医护人员,其中医生21人,正高职4人,副高职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90以上医生具有硕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该科现从2个病区发展为4个病区,2012年设立国内首个发热待查病区,设有基因诊断中心,生物治疗中心、分子免疫研究室和人工肝室、ICU室,并即将成立感染病研究所。
专科治疗:
感染科广泛开展了感染性疾病领域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对各种类型肝病(急慢性肝炎、不明原因肝损害、肝炎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综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布氏菌病、细菌性痢疾、伤寒、EB病毒感染、森林脑炎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获得较满意效果。尤其对病毒性肝炎(乙、丙肝)抗病毒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人源树突状细胞(DC)抗乙肝病毒免疫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首次应用HBsAg-DC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用研究,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我科在全国较早的应用胎肝移植技术,应用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治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人胎儿多脏器超微结构图谱》一书。在病毒性重症肝炎研究方面承担了我省重型肝炎治疗的重大攻关课题,2005年在国内较早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取得了显著地临床疗效。
教学建设:
感染科承担着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七年制、留学生以及专科、成人教育等多轨道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大量感染病学人才,为黑龙江省感染病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参编10余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国家统编教材,公费派感染科医护人员到浙大,协和等国内著名医院进修。派遣医生到美国德州大学、SCRIPPS等医院进修学习。
科研建设: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免疫发病机制30余年,曾担任全国出血热组组长,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次,首次提出肾综合征出血热基因变异导致临床表现变迁的新观点,现目前在国内仍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人源树突状细胞(DC)抗乙肝病毒免疫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首次应用HBsAg-DC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用研究,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我科根据多年基础和临床研究,于2008年9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乙肝病毒感染造血干细胞是乙肝慢性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抗乙肝病毒”的新观点,并经过10余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2008年完成我国首例双重血浆滤过联合干扰素抗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2012年首次提出“炎症诱发炎症、感染诱发感染”临床诊断新思维及感染“圈子论”,2013年创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平台的低载量乙肝病毒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新方法)。自2004年以来先后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基金及中国博士后特别基金,教育部回国留学基金,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及973子课题二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论文数百篇,多次在国际和国内重要会议上做大会专题报告,并获得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