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 邓小平同志为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 题词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中文   |   ENGLISH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专家简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机构职能 > 机构设置 > 慢病中心 > 专家简介

 

高彦辉


    高彦辉,男,1974年4月生人,中共党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哈医大预防医学专业,2002年获哈医大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哈医大同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8月-2008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现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医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方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FLUORIDE杂志中国区域编辑、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杂志编委、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副总编。主要从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9部;主持制(修)订标准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美国发明专利3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一作(并列一作)或通讯作者(并列通讯)发表SCI文章47篇,累计IF=232.434,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文章61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1名,毕业35名。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第十一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undefined

张 微


    张微,女,1977年生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遗传学硕士学位,毕业留校后于2007.7-2018.5在地氟病防治研究所工作。2017年7月起兼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慢性病防治中心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室副主任,2018年5月起担任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2020年11月起担任健康教育处副处长。2013年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2014-2015年于美国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做访问学者1年。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第八届编委、第九届编委,中华地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科研方向是地方性砷中毒流行及发病机制研究、我国北方常见慢性病流行及发病和预后预测模型研究。目前,共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文章16篇,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hemosphere等杂志上。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课题等。


刘晓娜

    刘晓娜,女,1987年生人,中共党员,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学士学位,2013年申请提前攻博,2016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2017年-2020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2021年借调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协助开展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性氟、砷中毒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损伤机制及抗氧化物拮抗氟、砷致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近五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7篇、中文文章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基金1项、教育厅创新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项、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现任《中华地方病学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曾获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undefined


李媛媛


    李媛媛,女,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药学博士后。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2007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学士学位,2009年申请提前攻博,2012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201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博士后出站,2016年-2017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主要科研方向为地方性砷中毒流行及发病机制研究、我国北方主要慢性病流行及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43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2篇,以第一作者(含并列一作、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5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和省卫生厅课题各1项。曾获“2012年度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2012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毕业生”、“2012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度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地方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九届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19年度地病中心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度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和荣誉称号。


姜宇婷

    姜宇婷,女,1992年5月生人,中共党员,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2015年申请本博连读(八年制),2018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慢病中心工作,任教学秘书。任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学组成员。主要科研方向为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地区慢性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优秀青年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4项。发表SCI文章13篇,累计影响因子:70+,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5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


undefined

徐丹丹

    徐丹丹,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澳门大学生物医药专业,并先后在澳门大学和多伦多大学接受博士后训练。科研方向着眼于结合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尤其在癌症和精神类疾病等慢性病方向。目前已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含共同)16篇(JCR Q1区2篇,JCR Q2区7篇),最高影响因子12.8。承担哈尔滨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激励项目基金1项。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邮编:150081   电话:0451-8666476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及ie9以上浏览器进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