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宣传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全国首批·黑龙江省首例 | 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采取预装式景深延长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将白内障合并散光视觉危机一次性治愈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4 点击量:

临床上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不在少数,角膜散光已成为影响白内障患者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7月29日,哈医大一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院长、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张弘教授成功完成全国首批、黑龙江省首款预装式景深延长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可破解白内障合并散光、老视与近视的多重视觉危机,为我国白内障患者矫正角膜散光的同时带来高品质的全程无散连续视力。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其中约41.8%的患者同时伴有100度以上的角膜散光。这些患者在传统白内障手术后,往往面临视力波动、视物变形等问题,而普通单焦点人工晶状体难以满足其对高清视觉的追求。

一位67岁的患者,一直有近视和散光,平时需要戴眼镜才能看清。但最近一年多,他发现自己的右眼视力越来越差,即使戴上眼镜,看东西也很模糊,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因此,这名患者慕名来到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找到张弘教授。经过张弘教授详细的检查后,确诊这名患者为: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及双眼近视+散光问题。

考虑到患者对视力要求很高,张弘教授为他精心制定了右眼的白内障手术方案。这次手术不仅仅是完成白内障手术,更是为患者植入了全国首批、黑龙江省首例的人工晶状体。此次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一次性解决了患者的白内障、散光和老花眼问题。最终实现了全程无散连续动态视力的目标。这意味着这名患者术后看远、看近都清晰,视力范围连续顺畅,摆脱了散光的干扰,大大提升了视觉质量,让他能够重新清晰地看世界,工作和生活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以往白内障手术只局限于满足‘复明’要求,患者对术后视觉的要求往往只是视力的提高。”张弘教授解释道,“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已全面提升。”

  • 33厘米黄金视距:33厘米近视力的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完美匹配亚洲人平均33.95厘米的手机阅读距离。患者术后无需伸长手臂或迎合晶体焦点距离,自然状态下即可清晰阅读;

  • 全天候视觉体验:主动矫正色差,增强白天和夜晚的视觉质量,无论明光或者暗光下均能提供很高的图像对比度,实现全天候连续不间断的高质量视力;

  • 散光矫正完美+1:对散光矫正的精准要求更高,矫正角膜散光的同时带来高品质的全程无散连续视力。

随着《中国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专家共识的发布,我国白内障治疗正式进入“量眼定制”的屈光性白内障新时代——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看得舒适”,一场关乎光明质量的医疗升级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眼健康事业的发展方向。“白内障结合散光矫正手术较传统白内障手术,差别不仅是植入晶体的不同。”张弘教授强调,“它引进了多种国际前沿手术技术,对手术专家、术前检查、诊疗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传统白内障手术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从单焦点人工晶体到功能型人工晶体,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在重新定义“看见”的标准。在哈医大一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院长、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张弘教授的引领下,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正书写着属于冰城眼科这个时代的光明篇章。



小贴士:适用人群

> - 同时受白内障和老花眼困扰的中老年人;

> - 对手机、电脑等中近距离用眼需求较高的人群;

> - 期望摆脱老花镜束缚的人员;

> - 追求高品质视觉体验的患者;


下一条:【创新技术】|飞秒激光“精雕细琢”|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张弘教授团队引领角膜移植进入“微米级”精准时代

黑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