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奋进医道学途 共迎百年校庆
——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季勇
(2025年9月8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建校99周年的日子,在这对学校、老师、学生、校友都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我们同时隆重举行哈尔滨医科大学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百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首先,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医疗一线的全校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我代表张学书记和全校4.6万名师生医护员工,向来自祖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1667名本科生、2794名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我代表学校发出诚挚邀请,期盼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朋友在明年的今天共聚冰城,一起见证哈医大建校百年的盛世荣光。
清风送夏远,舒云卷秋来。九月的哈医大校园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充满着勃勃朝气,迎来了意气风发的2025级新生。欢迎你们,新哈医人!在这里,你们可以感受到“一站式”学生社区浓厚的书香文化、火热的“新生杯”篮球赛和精彩纷呈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图书馆里不仅有丰富的图书资源,还可以聆听到现场演奏的钢琴乐曲;食堂里有百年传承的马迭尔冰棍、酸奶和特色美食,学校的目标是建设全省高校最好的食堂!我了解到,你们当中,有的同学来自碧波荡漾的海南万宁,有的同学来自林海苍茫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最西有新疆奎屯的长风,最东有抚远最早照进祖国的晨光。同学们从30个省、市、自治区走进哈医大校园,来自21个不同的民族,像一束束绚烂的光,在校园交织成一道梦幻而靓丽的彩虹。年龄,从来不是定义人生的边界。同学当中,有刚满十七岁的青春脸庞,也有五十又一仍然笃定前行的奋斗身影;时光跨度,未曾阻隔任何一个向上的灵魂。今天还是13位新同学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分享教师节、同学生日和校庆日的快乐和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的开学典礼,同时也是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希望我校广大教师在优秀典型引领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和追求,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当好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当好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摆渡人;秉持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当好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守护人,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学校正式启动百年校庆倒计时,再过一整年,也就是2026年9月8日,哈医大将迎来百岁生日。届时,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和嘉宾,将齐聚校园,共襄盛会、共谋发展。百年校庆不仅仅是开展庆祝活动,更是我们回顾办学历史、汇聚各方力量、坚定发展信念、开启新百年璀璨篇章的里程碑。就在昨天,我们在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67个县同步开展“百年哈医守初心 健康服务遍龙江”大型义诊活动。今天的倒计时仪式上,发布了哈医大百年校庆主题和校庆标识,这既是对前一阶段校庆筹备工作的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又是为高质量办好百年校庆活动而进行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希望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把百年校庆办成特色鲜明、节俭务实、高质量、高水准、高品位的盛会!
同学们,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哈医人”便成为我们共同的身份。你们选择的是一所承载百年荣光的高等学府,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1926年,滨江医学专门学校诞生于社会动荡而变革的时期,伍连德博士高举“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火炬,在近代东北地区最早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校;1931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校长贺诚宣布了毛泽东为学校确立关于培养红色医生的“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这八个金色大字始终高悬在哈医大主楼的外墙上。在中国现代史的进程中,完成了哈医大两脉渊源的汇流。岁月不能泯灭历史渊源,时空不能隔断精神血脉,这两脉渊源都是吮吸中华民族的乳汁。正因为如此,今日的哈医大传承红色基因、科学基因、开放基因,秉持“木直中绳、博学载医”校训,弘扬“崇生尚医、传承探行”大学精神,践行“坚持为学生学者办学立校,坚定以学术学风兴学强校”的办学理念,提倡发扬“师者有操守、学者有风骨、医者有仁心、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科室有文化、教授有文采、主任有情怀、医护有情操”的哈医教师精神。哈医大始终坚持爱国为民的情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始终坚持百折不挠的信念,始终坚持勇于创新的精神,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与国家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发展。
同学们,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历史不仅是事实层面的存在,更是一种意义层面的存在。汲取历史力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转化为兴家护国、矢志复兴的实际行动,这是在座的所有新生最庄重的入学第一课。同学们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汇激荡之际,要传承哈医大的三大基因,坚持融红色信仰、科学精神与开放胸怀于一体,融多学科知识、多文化视野、多维度合作于一身,努力成长为仁心仁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卓越创新医学人才。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自强不息、赤诚报国的血脉
同学们,传承是一场最庄重的纪念,也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哈医人坚持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书写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人篇章: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广大学员积极投身斗争,有12位牺牲的学员在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金剑啸、张克勤、金建元、全赓儒……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哈医大不会忘记!1910年,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指挥扑灭了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作为军委直属部队的一部分,从瑞金随军出发,开始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战略性大转移,成为唯一一所在长征中办学并且走完全程的院校;1953年,时任哈医大副教授的青年医生于维汉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先奔赴克山县农村的重病区,开始了制伏瘟神的战斗。他青春的脚步曾走遍黑龙江省各个重病村屯及全国许多病区,抢救了无数百姓,为研究防治克山病探索出一条新路,被誉为“苍生大医”和“百姓的教授”,成为全国闻名的克山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初三,主要由哈医大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黑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带着党中央的嘱托,在武汉前线一直奋战了65个日日夜夜。3年间,哈医大共派出支援湖北、内蒙古、西藏、新疆以及俄罗斯等地疫情防控队员73577人次,拯救了成千上万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用行动践行誓言,用奉献谱写凯歌。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同我校附属第一医院视频连线,与医护人员亲切交流,带来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让我们感到无上荣光。希望同学们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挺膺担当,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把卫生与健康事业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强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二、奋进医道学途,永葆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锐气
同学们,医道漫漫,奋进者擎炬而行;学途迢迢,求知者逐光而驰,一代代哈医人坚持把个人追求融入科学探索,谱写了勇攀高峰、济世安民的辉煌篇章:1949年,石增荣教授在国内首次成功完成角膜移植手术;1965年以来,杨建伯教授阐明了大骨节病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病因传播途径,阐释了大骨节病流行机制,提出《中国大骨节病防治策略》,为我国控制大骨节病作出了重要贡献;1971年以来,以张亭栋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发现了用三氧化二砷治疗M3型白血病,这是目前世界上单一药物对某一疾病有效率达到90%以上的唯一药品,为全世界M3型白血病患者带来中国方案;1994年,由夏求明教授主刀完成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至今健康存活31年,保持着亚洲心脏移植术后最长存活纪录;2000年,杨宝峰院士首次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学说,为心血管疾病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希望同学们树立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永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炽热渴望,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以严谨自律的学风淬炼品格,以久久为功的韧劲积蓄势能,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三、共迎百年校庆,涵养兼收并蓄、拥抱世界的襟怀
同学们,海纳百川共扬帆,厚积薄发在此时,百年征程正汇聚成新时代昂扬奋进的洪流,一代代哈医人坚持把个人视野融入全球健康,绘就了合作办学、对外开放的时代篇章:1911年,伍连德博士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国际医学学术会议;1950年,季钟朴老校长创办国内首个俄文医学系,打开新中国医学教育开放的大门;2006年,学校成为首家通过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试点评估医学院校;2014年,学校成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目前联盟单位共有120所中俄院校,努力构建国际知名的对俄重要教育中心和向北开放新高地,联盟工作成果写入两国元首《联合声明》和两国总理《联合公报》;2025年,学校派出由39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保障团队,覆盖亚冬会各场馆全时段,诊疗1716人次,以卓越医疗水平和无私奉献赢得亚奥理事会、亚冬会执委会的高度赞誉。希望同学们树立高远格局,突破自我边界,胸怀天下、兼济苍生,关注全球医学发展趋势,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襟怀勇立全球卫生治理潮头,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行动描绘世界卫生健康新图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百年哈医大因传承三大基因而根深叶茂,也将因你们的加入而再发新枝。当红色信仰点燃理想,当科学精神照亮征程,当开放胸怀拥抱世界,同学们体内的哈医大基因也已悄悄复制、转录、翻译,成为可遗传的“自身代码”,展现出新时代哈医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迎接百年校庆的火炬手。
同学们,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校园里的每个空间,都是对学生梦想的邀请。希望同学们以青春为笔,把每一次精准的判断、每一滴专注的汗水、每一次专业的抚慰,都写进十四亿中国人的健康档案,也写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史册,成为新时代脉搏里最温暖的注脚。同学们的哈医大探索之旅从今天正式开启,我将和全体老师一起,陪伴、支撑着你们的学习和成长。让我们一起,带着“哈医人”的荣耀,去拥抱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建校百年!
让我们一起,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的精神,为哈医百年书写出时代的最强音!
再次欢迎你们,新哈医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