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
医疗健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医疗健康> 正文

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治疗方案成为脑胶质瘤“终结者”

发布时间:2022-10-10 09:52:10 作者:杨铭春 王枭雄 阅读次数:

近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滕雷教授手术团队应用3D可视化技术、混合现实技术、术中超声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实现术中实时神经导航将肿瘤、血管和神经纤维束融合,完成雕刻式切除巨大脑胶质瘤,为一名右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成功保留肿瘤周边重要血管及神经纤维束。

58岁的男性患者,入院前一个月出现了头痛、头晕的症状,并且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经头部CT检查发现右颞部囊实性病变,周围可见大范围低密度水肿带,右侧脑室受压明显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左移。滕雷教授判断其患高级别胶质瘤可能性较大。患者收治入院后,逐步完善相关影像检查。经过MDT诊疗组充分的术前评估及讨论,为患者量身制定了诊疗计划。

多模态影像技术助力精准切除脑胶质瘤

保留功能的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是胶质瘤手术的重中之重。以往手术医生只能通过术前CT、MRI等平面影像来推断患者病变的形态和位置;手术往往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易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影像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大幅提高了以脑胶质瘤为代表的神经肿瘤手术的精准性,让当代神经外科向“精准神经外科”迈近了一大步。

本次手术,滕雷教授团队应用3D可视化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同时使用术中实时神经导航将肿瘤、血管和神经纤维束融合,完美的将肿瘤位置和重要结构毗邻关系呈现在眼前,这些多模态的影像技术让科幻走进了现实。同时,术中应用超声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滕雷教授高超的微侵袭显微手术技术和多种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下,患者的巨大脑胶质瘤被雕刻式切除—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周边重要血管及神经纤维束。术后复查MRI及DTI验证了肿瘤切除完整,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缺失。

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结合的整合诊断

患者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为胶质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学WHO分级4级。由于高级别胶质瘤通常有很多特异性的基因突变,它们能提示肿瘤是否对放化疗敏感、恶性程度的高低、侵袭性的强弱等情况,这些是指导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强有力证据。因此对该患者进行了肿瘤分子病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肿瘤内存在TERT、EGFR等基因改变。

根据肿瘤整合诊断的要求,滕雷教授将其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10p-q染色体缺失、7p-q染色体及EGFR扩增、TERT突变”。整合诊断表明该患者肿瘤多种基因突变,预示了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同时也提示肿瘤对化疗药—替莫唑胺和放射治疗均敏感,再次印证滕雷教授MDT诊疗团队制定的整合诊疗方案是对该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根据整合诊疗方案患者接受了规范全程的辅助同步放化疗,并定期接受术后随访。现患者整体状态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术后一个月患者已返回工作岗位。

最优“规范化”方案—“脑胶质瘤的整合诊疗(HIM)”

“脑胶质瘤的整合诊疗(HIM)”是目前中国抗癌协会(CACA)、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一线诊疗方案,实现了单一手术治疗与MDT综合诊疗的优势互补,充分结合了术中多模态技术与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的优势,实现了“手术—神经功能平衡”最优目标。当前哈医大一院建设的3D可视化技术、混合现实技术,能够极大的帮助神经外科医生成为脑胶质瘤“终结者”。手术也绝不是术者能独立完成的,本次手术是经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电生理监测医师、超声检测医师等组成的手术团队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取得了圆满成功。”

滕雷教授强调要关爱胶质瘤患者群体,为他们提供规范化—个体化诊疗的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细心随访,构建周详的“全程管理”理念,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肿瘤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上一篇:哈医大一院多学科合作完成腹腔镜下肝占位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

下一篇:哈医大二院完成全国首例应用升级创新型OCT—Optimiro全程指导心脏支架介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