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
基础新闻
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
基础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新闻 >> 正文
聚焦基础医学前沿,共话“一带一路”合作——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带一路”基础医学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2 发布者: 浏览次数:

9月17日,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带一路”基础医学学术论坛顺利召开。论坛邀请来自塞尔维亚、捷克、克罗地亚、比利时的四位外国专家,与肿瘤医院耿峰教授、药学院李水洁教授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本次论坛在基础医学院三楼报告厅举行,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周钦致开幕辞,基础医学院院长潘振伟、研究生院院长李晓波出席,黑龙江省基础研究所副所长陈彦主持,相关研究师生到场聆听。围绕癌症机制、免疫治疗、脂质代谢等基础医学前沿领域展开深入交流。

上午场:环境与免疫视角下的癌症机制探索

来自塞尔维亚的Gordana Kocic教授以《The Role of Exposomics, epigenomics, and translationaregulation in cancer》为题,结合巴尔干地方性肾病(Balcan endemic nephropathy,BEN)研究,阐述马兜铃酸暴露(及其在中药中的存在)与BEN及肿瘤发生的关联,揭示环境因素通过表观遗传调控驱动癌症的分子机制。

来自捷克的Ondřej Štěpánek教授聚焦《T-cell signaling and fate determination》,解析共受体LCK与CD4+、CD8+ T细胞的互作网络,深入探讨免疫细胞信号通路对细胞分化、功能的调控,为癌症免疫治疗的靶点挖掘提供理论基础。

校内耿峰教授分享《Disrupting Lipid Droplet Homeostasis for Cancer treatment》,针对肿瘤细胞脂质代谢异常特征,介绍了脂滴及胆固醇酯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阐明对脂滴形成起关键作用的酶DGAT1和SOAT1是抑制肿瘤的潜在靶点,证明了胆固醇通过细胞自噬向细胞膜运输的分子机制,为癌症代谢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下午场:核糖体功能与靶向治疗的新突破

来自克罗地亚的Siniša Volarević教授以《How do cells with impaired ribosome production becomemalignant》为题,结合DBA(Diamond-Blackfan贫血)及相关核糖体病研究,揭示核糖体功能障碍通过影响蛋白质合成驱动癌症发生的机制,为核糖体病相关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来自比利时的Dmitri V. Krysko教授围绕《lmmunogenic cell death: a new approach for cancerimmunotherapy》,从三个方向展开:一利用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技术开展基于细胞的脑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疗法;二是解析内皮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与抗癌免疫中的作用;三是设计近红外光敏剂用于靶向光动力免疫治疗,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多维度的新方案。

校内李水洁教授介绍《ldentification of novel oncogenic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S2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重点分享未发表课题中的核心发现——新型蛋白S2(癌基因性缺氧诱导因子)如何在低氧条件下通过调控线粒体代谢影响肝细胞癌进展,为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原创性潜在靶点。

共促合作展望未来

论坛现场氛围热烈,师生与专家就“马兜铃酸的安全应用”,“T细胞信号通路的临床转化”,“S2蛋白的功能验证”等问题展开互动。本次论坛不仅搭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医学学术交流平台,更推动了国际科研合作与成果共享,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注入新动力。

未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将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学术合作,聚焦基础医学前沿,为推动全球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