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实验室安全及生物安全系统培训筑牢科研实践根基
为系统提升新生实验室安全素养,筑牢科研工作安全防线,2025年9月5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科及研究生年级聚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电气安全、防火安全及生物安全领域召开讲座,本次讲座由基础医学院刘岸老师与宋武琦老师担任主讲。
讲座内容严格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及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内容全面、体系清晰,兼具专业性和指导性。刘岸老师依托其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从专业角度系统讲解了危险化学品分类、存储与使用管理要求,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火灾预防与应急处置方案,并结合高校典型安全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深刻阐释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宋武琦老师则重点围绕生物安全核心内容展开系统讲解,详细介绍了生物危害因子特性、不同风险等级实验活动的分级防护要求,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的选用标准与正确使用方法。通过科研实验室中的典型案例,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生物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在科研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为今后安全、规范地开展生物相关实验确立了牢固的基础。

基础医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引导新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将本次培训所学的安全知识和规范要求切实融入到日常科研实践中。通过系统学习,同学们普遍掌握了实验室安全核心要点,有效提升了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基础医学院师生们将共同携手,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营造一个安全、规范、稳定的科研工作环境,为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02“从学生到学者:新生入校指导”主题讲座
为进一步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树立新目标、规划新生活,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科及研究生年级于2025年9月8日上午9时举办了题为“从学生到学者:新生入校指导”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的李小平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李小平老师围绕“为何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如何正确处理与导师的关系”以及“如何高效阅读文献”等多个维度展开讲解,引导同学们顺利融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生活。同时,李小平老师结合个人经历,生动讲述了与导师相处的心得体会,并分享自己攻读研究生的初心,鼓励同学们树立积极心态,勇敢迎接新阶段的挑战,呼吁新生们在科研道路上踏实努力,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研究方法。

整场讲座内容详实、针对性强,为基础医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们指明方向、注入动力、筑牢底线。相信新生们将以此次讲座为起点,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砥砺前行,在全新的学术舞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03“如何在科研实践中坚守学术道德”主题讲座
2025年9月1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面向2025级全体研究生新生,组织了一场题为“如何在科研实践中坚守学术道德”的入学讲座。本次活动旨在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深刻理解科研诚信的重要性,为新生顺利融入科研学习环境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次讲座特邀免疫学教研室主任马建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马建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与教学经验,围绕“学术道德的内涵”和“科研实践中坚守学术道德的实用指南”两大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内容详实、案例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规范教育课。
讲座中,马建教授首先阐述了学术道德作为科研工作者基本素养的核心地位,指出严守学术规范不仅关乎个人学术前途,更影响着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他通过剖析多个典型学术不端案例,详细介绍了数据篡改、论文抄袭、一稿多投、不当署名等行为的严重危害,并进一步指出这些行为对个人信誉、学术生态乃至社会信任造成的巨大损害。

在强调规范的同时,马建教授也提供了多条实用建议,帮助同学们在日常科研中践行诚信原则,包括如何规范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引用文献成果、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以及在面临学术压力与挑战时要保持清醒、学会寻求帮助。马建教授特别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互帮互助、积极交流,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合作共赢的学术氛围。
本次讲座不仅系统传达了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也切实帮助新生们更好了解科研工作的整体流程与行为准则,为他们更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节奏、树立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提供了重要支持。
撰稿:欧阳雨欣、王楠
拍摄:欧阳雨欣、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