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一院心内科举办世界高血压日义诊活动

时间:2014-05-19 11:19:304  作者:  点击:

5月15日,为迎接第8个“世界高血压日”的到来,一院心内科举行了主题为“知晓您的血压”义诊活动,一院终身教授傅世英、心内科主任田野、有突出贡献专家李为民、心内八主任尹新华等专家为市民进行了免费义诊,并就我省高血压的相关情况和有关知识做讲座。

我省是高血压的高发地区,近些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50年间增3倍,25.69%的患病率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H型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尤为严重。专家提醒,高血压的防治除了要坚持规范治疗,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的关键。

傅世英:我省50年间高血压患病率增3倍

据了解,从1958年至2007年,我省心血管病学的创始人、一院心血管内科奠基人、终身教授傅世英教授团队历时近50年,对我省30万人进行大规模流调结果发现,50年间,我省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1958年为8.26%,到了2007年则增至25.69%,50年增加3倍,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18.81%的平均水平。

今年95岁高龄的傅世英教授也是一名高血压患者,且病史长达60年,可如今老人依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他认为自己的秘诀就是坚持服药。然而生活中,不少老年人认为血压高点没关系,都一辈子高血压了,还有的老年人发现血压高了就很紧张,赶紧吃药力求血压回归正常。

李为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调查显示,我省高血压患病不但增长速度快,同时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尤其是35-45岁人群患病增长速度最快,其中司机、教师、医务工作者、高空作业者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哈医大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一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李为民教授介绍说,高血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年以上人群中高发,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比如由肾动脉狭窄等其他疾病导致的,往往是和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从整体说来,由于受遗传、压力、精神紧张、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因此,年轻人如果发现头晕、血压升高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田野教授:高血压防治需走出“三大误区”

一院心内科主任田野教授认为,目前人们对于高血压在认识、治疗以及预防上存在“三大误区”。首先,很多人认为没有头晕、头痛、麻木等症状,身体就没有问题,即使血压升高也不予关注。实际上高血压即使没有症状也会引起全身血管管壁的增厚,包括心肌的增厚,主要可以累及脑组织、心脏、肾脏以及眼底,从而引发脑卒中、心梗、心衰、肾功能不全、眼底出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人们不能以主观的感觉为标准来衡量是否有高血压。

其次,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一般只能维持12-24小时,因此患者每天必须要规律服药,而很多人认为长期服药不但麻烦,而且还会对肝肾造成损害,往往在血压稳定后停药,这样的做法常常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药,切忌吃吃停停,见好就收,服药时做好血压监测。

高血压的防治强调“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但要治疗,而且要预防,其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十分重要。 田野建议,饮食上减少盐的摄入,每天限制在6克以内,减少高脂高热饮食的摄入,预防肥胖,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但不建议老年人晨练,研究证实,清晨6点之前的运动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

尹新华:老年人降压切忌“一降到底”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年化,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一院心内科八病房主任尹新华教授介绍,我国2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1亿是高血压患者,8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达90%以上。

尹新华表示,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往往呈现病程长、血压波动大、症状复杂等特点,因此降压要尤为谨慎小心。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位65岁的高血压老人在家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值为200/130mmHg,赶紧吃了几片心痛定,服药后血压很快降到了110/60mmHg,可是不久老人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尹新华说,老年人降压切忌“一降到底”,降压过快导致脑灌注不能及时代偿,对脑血管的伤害很大。老年人降压要平稳,别太快,分级达标,60岁以上的老人降压首先到150/00mmHg以下,观察是否耐受,接着可逐步降到140/90mmHg以下。

赵玉娟:降压治疗要调整生活方式并服用降压药物

一院心内科八病房副主任赵玉娟介绍,血压从115/75 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一倍。对于高血压患者首先查明病因,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性高血压,其治疗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早期轻度I级高血压患者在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未达到目标值或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均应于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开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降压治疗的目的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降压治疗可减少40%一50%的脑卒中发生风险;减少15%一30%的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减少50%的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大多数患者必须长期坚持规范服用降压药。

郭宏:“H型高血压”最易引发脑卒中

近些年,“H型高血压”因其高发病率以及与脑卒中的密切关系引起人们的关注,一院高血压室副主任、心内科五病房副主任郭宏介绍说,2012年7月-9月,哈医大一院心内科对近3000名门诊高血压患者筛查显示,“H型高血压”患病率为67%,男性的患病率是女性的1.5倍。

什么是“H型高血压”呢?郭宏介绍说,高血压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即“H型高血压”,这样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是普通高血压病人的5-8倍,是正常人的28倍。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μmol/L,脑卒中风险增加59%。郭宏说,她曾遇到一个52岁高血压病史达10年的患者,其父亲和哥哥都患有高血压,并且在60岁之前因脑卒中去世。她为这名女士进行检查发现,其同型半胱氨酸数值达101μmol/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μmo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且叶酸水平很低。

我省由于冬季漫长,人们食用的新鲜蔬菜水少,烹饪方式大多以炖、炒为主,叶酸丧失多,加之我省居民有大量饮酒的习惯,因此北方人体内普遍叶酸水平较低,而叶酸水平低是最容易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原因之一。郭宏提醒,我省处于脑卒中的高发带,人们在关注高血压的同时,也应关注同型半胱氨酸,日常生活中多摄取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饮酒,“H型高血压”患者通过定期检查、随诊、治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95岁高龄的傅世英教授(左二)来到义诊现场

义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