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三病房主任刘昶所带领的减重代谢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患有重度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等严重代谢性疾病并合并先天性血管性血友病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经文献检索,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国际尚属首例,进一步推进和拓宽了腹腔镜微创“减重代谢手术”在减重代谢外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同时也标志着哈医大四院减重代谢外科多学科协作领域的水平又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患者小陈身高1.74m,体重245斤,体重指数(BMI)40.3kg/m2,同时伴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严重威胁小陈的生命健康。而且除了这些代谢性疾病以外,小陈还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不同于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出血表现相差很大,实验室检查也比血友病复杂,表现为高危出血风险,而他自身过大的体重,增加了膝关节、踝关节负荷,随时面临关节损伤、出血不止的危险。因此尽早选择一种合理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迫切。
6月26日,30岁的小陈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三病房找到刘昶主任,希望可以做减重手术,重获新生。但当刘昶主任见到这名患者,详细了解过病情之后,压力与纠结涌上心头。一方面小陈患有重度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严重的代谢性疾病,还随时面临着过重的体重负荷自发出血的风险,迫切需要“减重代谢性手术”治疗。
小陈入院时的化验显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只有42.3%(正常值50-15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AC)只有21.6%(正常值54.9-165.3%)。这样的检验结果属于严重凝血机制障碍,一旦手术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原有的凝血机制屏障被彻底破坏,患者术中出血将无法控制,因此存在明确的手术禁忌。但是,看到小陈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家人面对现状的无奈和期盼的目光,刘昶教授决定尽最大的努力对小陈的目前状况进行调整。通过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血液科、哈尔滨市血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多学科的会诊,调整心肺功能、血压、血糖和凝血机制障碍。经过十余天的调整,每天两次共约20袋冷沉淀输注,小陈的凝血指标终于达到了手术要求,刘昶主任率领的手术团队于7月10日成功为他实施了“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由于患者重度肥胖,腹腔肠系膜及大网膜脂肪肥厚,操作空间小,且任何操作都容易造成出血不止,整个手术过程如履薄冰,在手术室和麻醉科的精心配合下,在反复确认患者腹腔没有渗血后,终于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历时1个半小时。
术后为了安全起见,患者转入了ICU进行过渡,团队派出医生和护士进行严密监护。但是还是出现了意料之中的并发症——腹腔渗血,引流袋内出血量逐渐增多,患者血压开始下降,时间刻不容缓!紧急与血液研究所的邵秀茹老师及四院血液科沟通、会诊,不断调整血液制品和凝血因子的强化输注方案,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术后14小时患者渗血停止(腹腔出血约3750毫升),在重症监护室严密观察72小时后,转回普外科病房。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悉心照料下,小陈在术后第13天恢复出院,出院后的小陈为了感谢刘昶主任又回到病房赠送了两面锦旗,表达感激之情。正是患者和家属的坚持、信任和配合,以及刘昶教授团队精心的努力,也得益于哈尔滨市血研所、哈医大四院血液科、手术室、麻醉科、ICU、心内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协作才有了这次治疗的成功,共同诠释了“生命的力量”!
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三病房拥有省内权威的减重及糖尿病微创手术治疗专家,刘昶教授于2011年6月获得亚洲减重手术中心减重手术资质认证,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和代谢外科学组全国委员,自2011年在省内率先规范化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肥胖及2型糖尿病,术后患者获得良好降糖、减重效果,疗效确切稳定,是目前提高糖尿病治疗完全缓解率的有效方法,使众多患者摆脱了肥胖和终生应用降糖药物的困扰,有效的预防和逆转肥胖症和糖尿病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哈医大四院减重代谢外科团队以及多学科合作为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系统的术后随访服务。